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论文.docVIP

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论文.doc

  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思考论文 摘 要: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代写论文的基本思路是: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是农村教育的投资主体,在全国确定国务院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将义务教育纳入国 摘 要:构建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代写论文的基本思路是:中央财政和省级财政应是农村教育的投资主体,在全国确定国务院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将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证,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体制,从而,在农村实行真正的义务教育,把加大对农村高中和农村职业中学的财政投入落到实处。 关键词:公共财政;农村教育;转移支付 一、构建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理论、法律及现实依据 经济学上一般把产品分为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所谓公共产品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效用上的非排他性,二是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一般认为从整体上看教育并不是纯粹上的公共产品,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逐渐减少,私人产品的属性逐渐加强。 近年来,我国政府开始致力于在农村建立比较完善的公共财政体制,这一思路符合世界各国发展的两个普遍性规律:即在工业化发展初期,农村支持城市、农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综合国力已经达到一个新的台阶,人均GDP超过了1000美元,已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时期。因此,我国建立包括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在内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已成为我国制度创新的重点。 我国农村教育财政体制的建设是我国农村进入“无税时代”后,实现“以人为本,城乡统筹”的治国方策的必由之路,对解决“三农”问题起到巨大的推进作用和制度保障作用。2006年6月29日,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修订案)》确立了国务院领导、各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修订案还确定了义务教育纳入国家财政保障,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担,实行省统筹的经费保障新机制,这为我们建立农村教育财政体制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我国农村教育经费供给存在的问题 2002年,我国实行了“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将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提到了财力较强的县级财政,缓解了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的境况。但是对于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农村,以县为主的体制仍难解决农村教育经费历史欠账和投入短缺问题。 1.农村教育投资主体的重心偏低 税费改革后,县级财政成为农村教育投资的主体,而在我国财力分配格局中,中央和省级政府掌握了主要财力,却很少承担农村教育经费的责任,县级财力薄弱却承担了大部分农村教育经费。这样所导致的政府间财权与事权的不对称,是农村教育发展滞后的制度型因素。我国中西部地区县级财政大部分是吃饭财政,维持目前教育支出已十分困难。在财力上更难以支撑普通高中和职业中学的发展。 2.农村教育经费总量不足 (1)从总体上看,国家教育投资偏低,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偏低,2003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3.28%,既低于《全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规定的4%,又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7%。另外,我国国家教育财政性支出占教育支出的比例过低,这一比重从分税制改革时的1994年的16.17%连续六年下降,至2001年为12.40%。 (2)国家有限的教育经费被更多利用于城市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国家尽管在性质上保证义务教育的投入,但在实际投入中对精英教育有更大的偏好,在城乡教育投资选择中更偏重于城市,即使中央与省级政府在非制度化的转移支付上有一定程度的加强,但这种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 3.农村教育财政资源分布失衡 (1)省区之间不均衡。2004年上海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和公用经费分别为5924.84元和1081.73元,而河南省仅为613.29元和40.77元;据统计,至2004年底,西部地区还有246个县未实现“普九”,占总数的86.6%。(2)省内各地不均衡。以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为例,2001年,农村小学生均预算内经费支出最高的县和最低的县相差6.11倍。(3)城乡间的不平衡。2004年,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129.11元,而农村小学为l013.80元;全国初中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l246.07元,而农村初中为1073.68元。(4)学校之间不均衡。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师资队伍、校舍及教学设备和生源等方面。层层设置的重点学校制度导致农村学校处于弱势地位。 4.农村地区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县级政府对高中的财政投入少,农村高中筹集经费非常困难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