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成分、别义成分与动作语素义分析论文.docVIP

核心成分、别义成分与动作语素义分析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成分、别义成分与动作语素义分析论文.doc

  核心成分、别义成分与动作语素义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语素是汉语中一个重要的结构单位,而语素义分析无论在研究的力度还是深度上均做得还很不够。本文以“收”为例,为动作性语素义分析做了一个新的尝试。本文主张在语素的使用语境(包括构词语境与句子语境)下做动作语素的语义分析,把实义义位的语义构成概括为公式S=核心成分+(别义成分),对动作义而言,核心成分是具体动作,别义成分是与动作有关的参与者、时间、处所、方式、结果等,并具体讨论了核心成分与别义成分的获得。最后得到“收”的语义.freelative frame): (1)a.收货 a—收—货 b.收缩 (a—收)—和—(a—缩) 框架中的“收”、“缩”是谓词,a“货”是论元。“收货”的“收”带两个论元,是二元谓词,“收缩”的“收”只带一个论元,是一元谓词。下面将对“收”的语义做具体分析。 1.词结构与语素角色的投射 词义是在语用环境中形成,又是在语用环境中不断发展变化的,因而词义可以并且应该在其使用环境中进行分析,这是我们词义分析的一个基本原则(朱彦,2005)。动词语境中对动词义影响最大的是其主体和客体角色(注:本文对动词角色的分类依据袁毓林(2002),其中主体角色包含施事、感事、致事、主事,客体角色包含受事、与事、结果、对象、系事。),而客体由于常常充当动词域内论元(internal argument,顾阳,1994),对动词语义的确定尤其起着关键性、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与动词类似的,动作性构词语素也应放到其使用环境中去分析,也应充分考察其主客体的情况以确定其语义。所不同的是,动词的参与角色存在于句法结构中,而动作性构词语素的参与角色首先存在于词结构中,要通过构词分析得到。例如(1)中“收”的主客体角色,都是在进一步剖析构词语素间的述谓关系上得到的。 构词语素所带的论元有的被显亮(highlight),即实现为复合词表层的构词语素,如(1)中“收货”的“货”;有的被隐含(imply),即不在复合词表层结构上出现,如(1a)(1b)中的a。被显亮的角色语义内容是确定的,而被隐含的角色由于在词结构中没有确定的所指,其内容是不确定的,这势必影响到语素的语义分析。因而,单单依靠词结构本身来分析构词语素义是不够的,当词结构本身难以提供有关语素角色的足够信息时,应该拓宽考察范围,超越词结构,进入更大的语境中,借助词所在的句子甚至是语篇提供的信息来进行构词语素义的分析。这样做的理由是,动作性语素的隐含角色常被投射到句子中。例如: (2a)中“收”的隐含角色在语境中得到了投射,(2b)中“收”的主体被投射成空范畴(empty category),但其大致内容可以根据语境提示,凭借我们的知识与经验补出来(如补个“农民”)。在本文语料中,“收”的角色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在句子中得到了投射,有少数情况除外,这与词义引申有关。复合词词义引申的主要模式可图示如下: 设是两个语素,构成复合词plication)来定义同义关系,根据单向蕴涵(unilateral implication)来定义上下位关系(Lyons,1968、1977;Palmer,1981;Cruse,1986)。据此,可以用替换法得到x的核心成分y。即,在x的语境中如果能找到x的同义词或上位词y来替换x,并且替换前的句子(注:在结构语义学著作中,句子之间是全等关系。但绝对的全等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上句子形式上的差别总要带来意义上的差别,包含不同词项x、y的两个句子只能是约等的关系,不可能达到意义全等。所以本文舍弃“=”而采用“≈”。)或的关系,那么y就是x的核心成分。问题是,真实文本中的句子往往带有各种特定条件,如特殊格式、焦点、重音、韵律、上下文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替换的进行,使得语感上明明具有同义、上下位关系的词语,在具体句子中却无法替换。因此,替换应在一种理想化的、无标记的结构中进行。石毓智(2000)曾提出一种无标记结构“施事+动作+受事”,但动作的参与者往往不限于施事和受事,还可以是施事和结果、致事和结果、主事和系事等,本文主张拓宽动词角色的范围,把“施事+动作+受事”改为“主体+动作+客体”。在替换前,应先把具体语境中的句子变为独立于具体语境的无标记结构“主体+动作+客体”,再行替换。下列(5)中的都是从真实文本改造而来的无标记结构,中可以用来替换“收”的词都是“收”某个意义下的核心成分: 主体角色由于常常充当动词的域外论元(external argument,顾阳,1994),对动词语义的影响远远小于客体角色,因而替换常常可以直接采用省略主体的“动作+客体”格式,如(5c)。 构词语素义的核心成分也可以用替换法得到,但不成词语素和它的主体、客体之间有时难以构成一个通顺流畅的符合日常语言习惯的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