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调味品-酱油资料
1、酱油的历史 自古代以来,酱一直是中国最普遍使用的调味剂。按照《周礼》记载,一个厨房中会有120个装酱的坛子。那时的酱是将动物的肉或鸟肉、鱼与粟米曲、盐和酒精饮料封在一个坊子里存放大约100天左右来制成。当时酒精饮料已经十分流行,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酒精与盐一起用做防腐剂。 制酱的方法最早出现在《齐民要术》中〔公元532-549年)。 《齐民要术》记载:将豆子蒸煮之后,晒干,去除豆荚,然后与黄散曲(小麦粉霉菌发酵的饼)和盐按6:2:1的比例混合,然后密封在坛子里, 1个月后物质变成固态状。然后,将发酵的物质压碎成小块,与盐水和长霉的碎小麦混合起来,再发酵大约100天时间,其间搅拌。 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酱油”名称是在宋朝,林洪著《山家清供》中有“韭叶嫩者,用姜丝、酱油、滴醋拌食”的记述。此外,古代酱油还有其他名称,如清酱、豆酱清、酱汁、酱料、豉油、豉汁、淋油、柚油、晒油、座油、伏油、秋油、母油、套油、双套油等。公元755年后,酱油生产技术随鉴真大师传至日本。后又相继传入朝鲜、越南、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 制作酱油的原料因国家、地区的不同,使用的配料不同,风味也不同,比较出名的是泰国的鱼露(使用鲜鱼)和日本的味噌(使用海苔)。 2、酱油的分类 酱油可以分为酿造酱油、配制酱油和化学酱油三类。这三类酱油有本质上的区别,制作方法不同,口味也不同。 2.1 酿造酱油(重点): 酿造酱油是用大豆和/或脱脂大豆、小麦和/或麸皮为原料,采用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酱油。 生抽:是以优质的黄豆和面粉为原料,经发酵成熟后提取而成,并按提取次数的多少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老抽:是在生抽中加入焦糖,经特别工艺制成的浓色酱油,适合肉类增色之用。 2.2 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是以酿造酱油为主体,与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食品添加剂等配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只要在生产中使用了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即是配制酱油。 配制酱油有可能含有三氯丙醇(有毒副作用),但只要符合国家的标准的产品就可以安全食用。 2.3 化学酱油 也叫酸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以含有食用植物蛋白的脱脂大豆、花生粕、小麦蛋白或玉米蛋白为原料,经盐酸水解,碱中和制成的液体鲜味调味品。 酱油发酵原理 酱油发酵以富含蛋白质的豆类与富含淀粉的谷物为原料,经粉碎、蒸煮后,接种曲霉菌,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等小分子成分,淀粉水解为可溶性糖类,在较高温度下,由美拉德反应形成褐色的特殊色香味形体的成品酱油。 生酱油→加热→配制→沉淀→成品酱油 6、后处理 酱醅→淋油→生酱油 5、浸出(淋油) 25~30d 成曲+盐水→发酵→酱醅 4、发酵 24~30h 熟料→接种→培养→成曲 3、制曲 72h 菌种(米曲霉)→逐级培养→种曲 2、种曲制造 大豆、麸皮→润水→蒸煮→冷却→熟料 1、原料处理 周期 工艺流程 步骤 酱油生产工艺(第三节~第九节) →粉碎→润水→蒸料→熟料 麸皮 一、原料处理的意义: 豆粕(豆饼) 第三节 原料处理 1、通过机械作用将原料粉碎成为小颗粒或粉末状; 2、经过充分润水和蒸煮: (1)使蛋白质原料适度变性,结构松弛,淀粉充分糊化,以利于米曲霉的生长繁殖和酶类的分解利用; (2)通过加热,杀灭附着在原料上的杂菌,以排除制曲中对米曲霉生长的干扰。 原料处理工艺流程 (一)(豆饼、豆粕)粉碎 2、要求 (1)粉碎度适当,大小2~3mm,粉末不超过20% 。 (2)过粗会影响菌丝生长和酶解;过细会影响制曲和淋油。 二、操作要点 豆饼坚硬而块大,必须予以粉碎;豆粕颗粒虽不太大,但也不符合要求,也要适当破碎。 1、目的: 为使原料充分的润水、蒸熟,达到蛋白质一次变性,以增加米曲霉生长繁殖及分泌酶的总面积,提高酶的活力。 (二)润水 1、使原料中蛋白质结合适量的水分,以便在蒸料时受热均匀,迅速达到蛋白质的适度变性; 2、使原料中的淀粉吸水膨胀,易于糊化,以便溶解出米曲霉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3、供给米曲霉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水分。 目的: (三)蒸料 (1)目的 ①蛋白质变性:使原料中的蛋白质完成适度的变性,便于被米曲霉生长发育所利用,并为以后酶分解提供基础。 ②淀粉糊化:使原料中的淀粉吸水膨化而达到糊化程度,并产生少量糖类。 ③灭菌:能消灭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以提高制曲的安全性。 1、目的和要求 (2)要求 ①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时间 ②要求达到熟、软、疏松、不粘手、无夹心、有熟料固有的色泽和香气。 2、蒸熟程度与蛋白质变性 (1)原料在蒸煮前要加适量的水(润水),在蒸煮时要保持一定的蒸汽压(温度)和时间,其目的在于完成原料中蛋白质的一次变性,以利于制曲时米曲霉的生长、繁殖、产酶和发酵时蛋白质的酶解。 (2)两种不利情况: ①产生N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通讯电缆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国网公司科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新版.docx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小说、古诗词、修辞手法等答题规范)课件.pptx
- 1.广东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申报书(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doc VIP
- 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方案.docx VIP
-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第5版全套PPT课件-人大董克用.pptx VIP
- 2025年中国财富管理市场供需现状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docx
- 2024年加油站岗位工作人员安全知识考试题(含答案).pdf
- 【校本课程教材】物理学史教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