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辽宁省2016中考语文重点篇目专题复习第十五篇《醉翁亭记》课件资料
* 第十五篇 醉翁亭记 第一段:由“醉翁亭”引出“乐”字,点出全篇主旨“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由醉翁亭的地理位置〈由远及近〉到“作亭人”,再到命名人,直至命名原因,自然点出“醉翁之意”。 )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特别优美,远望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弯转,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于心里,并寄托在喝酒上。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章节精解 课文翻译 原文呈现 第二段:具体描写山中朝暮与四季景色的变幻,写出自然山水之乐。(抓住典型景物特征描写) 第三段:具体描写滁人游山的欢乐情景和太守宴游的热闹场景,写出滁人游山之乐和太守宴游之乐。(可以看出作者虽被贬官,却豁达乐观,更重要的是仍一心为民,使滁州百姓过上了安乐的生活。) 第四段:写宴游归来的情景,在议论中含蓄点明自己寄情山水和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以禽鸟之乐衬托游人之乐,以游人之乐衬托太守之乐。)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烟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降低,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是滁州人在游玩啊。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冽,酒味香醇;山上野味菜蔬,交错着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或起或坐,大声喧嚷,是众位宾客在尽情地欢乐啊。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就快乐起来。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写作特点】1.写景叙事抒情,融于一炉,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2.层次清晰,井然有序。全文共有21个“也”字,不仅帮助煞尾,还成了文意转折的标志。3.语句骈散结合,加强了韵律美,全文共用21个“也”,25个“而”,使文章既有诗的意境,又有散文的美感。 【中心概括】 本文生动地描绘了醉翁亭周围的秀丽景色和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勾勒了一幅太守在山林中游玩宴饮,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寄情山水、排遣忧愁的复杂感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一、文学常识 1. 关于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江西永丰人。欧阳修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其母以荻秆画地教他认读。21岁登进士第,曾任西京(今河南洛阳)留守推客,因几次支持范仲淹等改革派,屡遭贬谪。晚年曾主持进士考试,提拔了苏轼、苏辙、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