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遗传学选择育种资料
第五章 选择育种 制作人:XXX 选择育种:根据育种目标,在自然变异的品种群体中,通过单株选择或混合选择,选出优良的变异个体,经过后代鉴定,选优去劣,而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德维尔莫兰分离原则?:单株的优劣必须通过种植并考查其后代表现才能作出评价 第一节 选择育种概述 一、选择育种的含义 选择—就是选优去劣,是各种育种途径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 自然选择:Plays a role of choice is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conditions on the living creatures, is one of the power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variation, genetic and choose) 人工选择:Are the choice and evaluation of conscious or unconscious, as a res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human individual or plant be preserved, does not conform to be eliminated. ①过度繁殖 ②生存斗争 ③遗传和变异 ④适者生存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叫做自然选择。 生物的繁殖能力总是大大地超过环境的承载能力 生物个体之间的相互斗争,以及生物与无机自然条件之间的斗争的现象。 生物的变异有的是有利于生存的,有的是不利于生存的。变异可以遗传。 经生存斗争,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个体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人工选择 二、选择的实质和作用基础 选择能发生作用的基础:生物有既能变异又能遗传的特性。 三、选择的创造性作用 选择的创造性作用是指经过连续多代的定向选择,可以获得新类型或新品种。主要表现在:1、表现在某种性状的变异程度上,如荷包红鲤抗寒品系的选育过程是抗寒能力的逐步积累。2、表现在性状的组成和搭配上。3、表现在选择方向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后代可能产生变异的性质和范围,如建鲤的选育就结合了家系选育,系间杂交与雌核发育技术,跟踪体色、体型等表现型性状和生长、抗病能力等生产性能,到第六代后遗传稳定性、一致性达99.5%。 第二节 选择的基本原理 老年的达尔文 《物种起源》中文译本 1859年底,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其核心内容为:生物都有繁殖过剩的倾向,而生存空间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须“为生存而斗争” 一、进化学说(Evolutionary theory ) 二、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 纯系学说(pure line theory) 丹麦植物遗传学家约翰森(W.L.Johannsen,1857~1927)根据菜豆选种试验结果于1909年提出来的一种学说。认为植物连续自交若干代后,能形成基因型纯合的品系,即纯系。由于环境的影响,纯系中各个个体在一些 数量性状(如豆粒的重量)会出现变异,但对这种变异进行选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们的后代仍会在纯系的范围内发生变异,这就是他提出的所谓纯系内选择无效的观点。 (二)纯系学说(The theory of pure-line selection) Wilhelm, L. Johannsen 1901 In self-pollinated crops 纯系学说的主要论点: 1,自花授粉作物的原始品种群体内,个体选择是有效的(分离出许多不同的纯系) 2,同一纯系内不同个体的基因型是相同的,继续选择无效(差异由环境条件引起) 纯系学说的基础之一:变异。 Harvest year Mean weight of parent seed(g) Difference (H-L) Mean weight of progeny seeds(g) Difference(H-L) Light line Heavy line Light line Heavy line 1902 60 70 10 63.15 64.85 +1.70 1903 55 80 25 75.19 70.88 -4.31 1904 50 87 37 54.59 56.68 +2.09 1905 43 73 30 63.55 63.64 +0.09 1906 46 84 38 74.38 73.00 -1.38 1907 56 81 25 69.07 67.66 -1.41 Performance of sub-lines of line 1 during six years of continuous directional selection for high and low seed wei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