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回顾上次课重点内容 1、解词:病毒、干扰现象 2、病毒的基本结构由 和 组成。 3、什么是缺陷病毒?什么是顿挫感染? 4、病毒的复制过程分哪五个阶段?有包膜和无包膜病毒在复制时有何不同? 第一节 微生物的致病性与抗微生物药物 感染:是指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侵入宿主体内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释放毒性物质,造成宿主的组织细胞损伤及生理功能紊乱的过程,称感染。 人体正常菌群与条件致病菌 一、正常菌群 (一)概念:在正常情况下,人体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无害,为人体的正常微生物群,通称为正常菌群。 ? (三)条件致病菌的变迁 ①条件致病菌的变化谱:机会性致病的种类因感染的年代、地域及抗生素使用情况不同而有所变化。在20世纪50-60年代,全球范围内机会性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如美国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70-80年代以后,又均以革兰阴性菌为主。 ②条件致病菌的种类:主要是细菌,其中常见的革兰阴性菌有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及无芽胞厌氧菌;革兰阳性菌有葡萄球菌;真菌中以白假丝酵母菌为最常见,其次是新生隐球菌。 (四)菌群失调及菌群失调症 (1)概念:人体、菌群、外环境在正常情况下处于相对动态平衡之中,如果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变化超出了正常范围,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的数量和比例发生大幅度的改变,生态系统中出现了不平衡状态,称菌群失调。 严重的菌群失调使机体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者,称为菌群失调症或菌群交替症。菌群失调是经常发生的,但菌群失调症却是少见的。 (2)引起的原因:可见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治疗的某些病人。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引起的伪膜性肠炎。 (一)细菌的致病因素 1、细菌的毒力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毒力。 细菌生物膜相关感染 近年来,随着新型生物材料的应用日益增多,生物材料相关感染发生逐年上升。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为92%~93%,约占院内感染的40%;心脏外科生物材料植入术合并感染发生率为33.13%;99%的机械通气患者气管插管处有细菌定植并反复发生感染;大静脉导管、伤口引流管、人关节置入等相关感染的发生率也很高。Rontery 总结了生物医学材料与生物膜相关感染的细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变形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大量研究证实,人类许多慢性和难治性感染如慢性呼吸道感染、慢性泌尿系统感染、骨髓炎、心内膜炎、中耳炎、前列腺炎、牙周炎以及某些肾结石的形成等大都与细菌生物膜有关。据美国CDC专家估计,65%以上的人类细菌感染与生物膜有关。 外毒素的种类及生物学作用: 神经毒素:破伤风痉挛毒素、肉毒毒素 细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表皮剥脱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A群链球菌致热外毒素 肠毒素:霍乱肠毒素、ETEC肠毒素、产气荚膜梭菌肠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 溶细胞毒素 2)内毒素 ①来源: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外层结构——脂多糖,菌体死亡裂解后释出。 ②特性 ③毒性作用 内毒素 endotoxin 致病作用: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内毒素血症与内毒素休克 微循环障碍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二)细菌感染的类型 1、感染来源 (1)外源性感染:是指由宿主体外的病原菌引起的感染。如病人和带菌者、病畜及带菌动物 (2)内源性感染:是指由宿主体内的细菌引起的感染。多为条件致病菌感染。 2、感染的类型 (1)隐性感染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当机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少、毒力弱,感染后对机体的损伤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者。 在传染病流行中,以隐性感染为主,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 (2)显性感染 显性感染是指当机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原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感染后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较严重损害,生理功能发生改变,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 1)按照病情的缓急: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 2)按照感染的部位和性质: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全身感染:致病菌或其代谢产物向全身扩侵入血流引起全身性症状。 3、带菌状态 在隐性感染或显性感染后,病原菌未被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存在,并不断向体外排出,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 健康带菌者:隐性感染后带菌。 恢复期带菌者:显性感染后带菌。 二、病毒的致病性 (一)病毒的致病机制 (2) 稳定状态感染 在细胞内增殖不引起细胞溶解死亡的病毒称为非溶细胞型病毒。 细胞膜改变包括两个方面:细胞融合和出现新抗原。 (4)细胞转化 某些病毒感染后可将其核酸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整合,而引起细胞某些遗传性状发生改变,即为细胞转化。若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