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明朝对外关系).ppt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明朝对外关系).ppt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明朝对外关系)

第16课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 * * 明朝时期 中外交往与冲突 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533年) 目的、条件、过程、影响 民族英雄 交 往 冲 突 明朝的对外关系 郑和:云南昆阳(今晋宁)人,回族,出身于世代穆斯林家庭。他从小听说了许多海外的情况,学到了很多航海知识。1405年明成祖朱棣便命他率领船队出使西洋,总计28年间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岸和红海沿岸。最后一次航行时,年已六旬,回国不久病逝。 郑和(1371—1435) 明代杰出的航海家。 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 文莱是东南亚一个小岛,却是一个重要的分界点。我国古代将文莱以西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地区称为西洋,以东称为东洋。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1)明朝建立后,朱元璋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恢复生产的措施。 (2)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使明朝的社会经济逐渐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3)永乐年间,明朝统治已达到鼎盛,为开展大规模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4)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加上罗盘针的发明,气象测量的进步,航路的勘探等,都为日后的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条件。 郑和下西洋的原因: 为了加强同海外的联系。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西 洋 红笔:标出①亚洲、②非洲 蓝笔:标出①印度 ②伊朗 ③阿拉伯半岛 铅笔:标出①印度洋 ②波斯湾 ③孟加拉湾 ④阿拉伯海 ⑤红海 2、郑和下西洋盛况 到达范围 人数 规模 次数 时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岸。 到达范围 每次出海2.7~2.8万人 人数 最大的海船44丈,宽18丈。每次航行大小船只200多艘。 规模 先后7次 次数 1405~1433年 时间 2、郑和下西洋盛况 郑和的船队可能到过哪些国家和地区? 观察 票2:在东南亚,郑和同国王乘坐大象接受当地居民的欢迎 票3:阿拉伯进行商品交易。猜想交换什么物品? 票4:非洲受到当地黑人的热烈欢迎赠送长颈鹿 假如你是郑和船队的船员,你 所乘坐的宝船可能会运载哪些 货物?你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你能帮郑和出谋划策解决这些 难题吗? 1、明朝前期经济发展,国力强盛; 2、高超的造船技术; 3、掌握航海技术; 4、使用指南针; 5、积累天文、地理知识; 6、有伟大的航海家郑和; 7、优秀经验丰富的船长、水手通力合作 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 1497—1498年 1492—1504年 1404—1433年 时间 印度 美洲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到达范围 120吨、 100吨 50吨 100吨 长24.5米 宽6米 长44丈(151.8米)宽18丈(61.8米) 船只大小 4艘 17艘 大船62艘(连小船共有200艘) 船数 1次 4次 7次 次数 达·伽玛 哥伦布 郑和 人物 郑和与哥伦布、达伽马远洋航行对照表 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第一,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著名的航海家,他的七次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但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发展海外贸易,它采取的不计经济效益的政策,给明政府造成巨大的负担。郑和航海的壮举不但未能像哥伦布等人的航海那样导致地理大发现的结果,而且终因明朝国力的衰退而悄然结束。 第二,郑和远航,不仅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 郑和下西洋还推动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明朝前期的对外政策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努力加强与周邻各国的正常友好关系;另一方面,实行严厉的海禁,不许私人出海贸易,也不准外国人来华经商,从而严重地阻碍了中外交往的发展。 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我国沿海地区骚扰的危害性 明代,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前期,国力强盛,海防巩固,倭害不大。到了明朝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倭寇与当地奸商、海盗相勾结,烧杀抢掠,使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破坏了我国的主权。地方官无力还击,明朝政府派遣年轻将领戚继光前往浙东沿海抗倭。 戚继光: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抗倭的民族英雄,字元敬,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17岁承袭父职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担负起防御倭寇的任务。戚继光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抗倭,并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率领的军队被称为“戚家军”,他本人也与俞大猷等同为抗倭名将,声名远扬。 戚继光 (1528—1588) * *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