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李大钊于1918年7月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同年11月、12月发表的《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1919年9月、11月,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2、李大钊对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宣传 (二)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5月4日,北京的数千学生举行游行示威。随后,全国各地学生纷纷游行声援。从6月5日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形成了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和商人罢市的全国范围的爱国运动。在人民的压力下,军阀政府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促进了马列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五四运动的爆发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一,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壮大 第二,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三,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四,“五四”运动发生的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五四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一,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二,五四运动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 学生游行 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第一,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第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旧民主革命的分水岭,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三,“五四”运动又是伟大的思想文化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上海工人在游行示威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第一,五四以前的新文化运动的精神领袖; 第二,五四运动的左翼骨干; 第三,一部分原中国同盟会会员、辛亥革命时期的活动家。 1、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队伍 杨匏安 蔡和森 董必武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重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学习,明确地同第二国际的社会民主主义划清界限。 第二,注重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 第三,开始提出知识分子应当同劳动群众相结合的思想。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的特点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以后的新文化运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民主,不再指资产阶级民主,而是劳动群众为主体的民主;科学,除自然科学外,主要是马克思主义。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开始逐步地在思想文化领域中起指导作用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以唯物史观为武器,从反对封建思想入手,进而提出必须反对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制度;把反封建思想的斗争的立足点,从争取个人的个性解放,扩展到争取人民群众的社会解放的高度;把反封建的斗争方式,从少数人进行的思想批判,逐步地发展为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克服了以往启蒙者的弱点,把启蒙运动有力地推向了前进。 (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3、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上海(陈独秀等) 北京(李大钊等) 湖南(毛泽东等) 湖北(董必武等) 济南(王尽美等) 广东(谭平山等) 日本(周佛海等) 巴黎(周恩来等) 1、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 。 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第一次,“问题与主义”之争:焦点:中国要不要马克思主义、要不要革命 李大钊 胡 适 二、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一、 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