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解放的先驱——李贽.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个性解放的先驱——李贽

第6课 个性解放之先驱——李贽 范俊莉 树德中学光华校区 1、教学重点: 了解李贽的性格 2、教学难点: 李贽的性格与时代环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正确评价个性解放与个人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b.正确理解社会环境对个人发展的作用。 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李贽 李贽画像 第一幕:童年李贽 材料一: 李贽出生在福建泉州。他的家族信仰伊斯兰教。他本人先后信仰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最后则逐渐信仰儒家。他自称“予自幼倔强难化,不信学,不信道,不信仙释。故见道人则恶,见僧则恶,见道学先生则尤恶”。 ——邱汉生:《李贽》 提问: 李贽的家庭环境有什么特点?李贽的性格又有怎样的特点? 第二幕:李贽中举 材料二: 我长大后,读《四书章句集注》,觉得问题很多。可不读书,又无事可做。因为无聊,所以参加了科举。我在考试之前背诵了大约500篇八股文章。然后拿着这些范文抄来抄去,最后抄中了一个举人。 ——李贽:《卓吾论略》(自译) 提问: 李贽对待《四书章句集注》以及科举的态度,反应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李贽担任河南共城(今河南辉县)教谕时,每天流连于苏门山百泉湖。 河南共城百泉瀑布 第三幕:李贽当官 材料三: 李贽在姚安担任知府之时,法令简单,不干涉百姓的事务。他不喜欢官署,而是在佛寺里办公。在处理公事的时候,旁边总是坐着一些和尚。只要有一点闲暇,就和和尚们谈论佛经。当时的人都认为他很怪。 ——袁中道《李温陵传》(自译) 提问: 李贽当官体现出怎样的个人作风? 保存至今的李贽桥与李贽桥碑 第四幕:李贽辞官 材料四: 李贽在上任之前,就和自己的好友耿定理约好,干完三年,就再也不当官了。三年之后,李贽果然辞官。但他的上司非常认可他的政绩,坚决不允许。于是,李贽躲到了寺庙里面,任凭人家去请,他也不肯出山。就这样,上司只得批准他的辞呈。 ——邱汉生《李贽》 提问: 李贽辞官反应了他对当时官场怎样的态度? 李贽为了躲避官场之苦,逃进了大理的鸡足山佛寺。上司只好同意他辞职。 云南大理鸡足山 第五幕:归隐龙潭 材料五: 若为追欢悦世人, 空劳皮骨损精神。 年来寂寞从人谩, 只有疏狂一老身。 ——李贽《石潭即事》 提问: 这首诗反应了李贽怎样的性格特征? 李贽隐居的湖北麻城龙潭风景 第六幕:答耿司寇 材料六: 我们种地是为了吃饭,买地是为了耕种,盖房子是为了安身,读书是为了做官,做官是为了显赫的地位,到处找好风水修坟地,是为了造福子孙。我们都是一样的。凭什么你一开口就要别人“存天理、灭人欲”?凭什么你就指责别人自私?凭什么你就标榜自己大公无私?就你的所作所为,在我看来,还不如一般的老百姓呢,至少人家们是言行一致。 ——李贽《答耿司寇》 提问: 材料反应出耿司寇的思想是什么?李贽如何评价? 李贽对耿定向的攻击其实是对正统思想的攻击。 耿定向(约1524~1597) 明代理学大家,官至户部尚书 第七幕:童心之说 材料七: 童心,就是真心。儿童之心,天真无邪,是人来到世间时最真实的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受到传统道德伦理的熏陶,对童心的蒙蔽也就越来越大。长大后,又知道了虚荣的好处,于是沉迷于对虚荣的追求;又知道声名扫地的可耻,于是极力遮掩自己的想法。这都是学程朱理学的结果啊。 ——李贽《童心说》(张建业译) 提问: 李贽怎样定义童心?你如何看待这一思想? 请注意: 李贽反对的程朱理学,不是程颐、朱熹个人的思想,而是统治者用来钳制思想自由的教条; 李贽所说的“童心”,不是拒绝长大,不是任性妄为,而是真诚的态度,表里如一的精神。 第八幕:《焚书》出版 材料八: 我有一部分著作叫《焚书》。这本书里所谈论的内容颇能击中当代道学家们的要害,因此,一定会遭到他们的迫害。他们恨不得杀了我,烧了我的书,宣称它是有害思想,不能传世。我知道必将因言获罪,心里也觉得害怕。可是,只要有哪怕一个人能了解我的思想,死又有何妨? ——李贽《焚书自序》 提问: 材料反应了李贽怎样的精神? 继《焚书》之后,《藏书》也出版发行。这部著作是李贽“童心说”的史学领域的展现,同时也颠覆了当时许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第九幕:李贽说“死” 材料九: 如果我不能死在朋友之中,那么,死在牢狱之中,死在战场之上,我都会感到死得其所,心甘如怡。我非常感谢老兄你救我,但在我看来,死能够闻到侠骨的芳香,能够享到烈士的美名,那就可以了啊! ——李贽《与焦弱侯》(二) 提问: 李贽对死亡的态度体现了他怎样的品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