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三国鼎立教案示例之三.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鼎立教案示例之三

三国鼎立·教案示例之三 教案示例之三 第22课 三国鼎立   北京市铁路子弟第五中学高级教师 李开亮 (一)教学目的   1.要求学生掌握下列基础知识:官渡之战和曹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蜀、吴三国在发展经济、稳固统治方面实行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   ①东汉以来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导致分裂割据局面出现,历时370多年,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我国封建国家第一次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②曹操和诸葛亮是我国古代两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③魏、蜀、吴三国经济恢复发展中,魏国的经济发展最快,马钧发明的灌溉工具翻车,在当时是世界上一种最先进的灌溉工具,值得我们引以为自豪。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①指导学生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对曹操和诸葛亮的评价。   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中双方胜负的原因。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想一想,黄巾起义的特点是什么?   黄巾起义的后果怎样? 2.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中国封建社会分为五个时期。其中,由秦、西汉、东汉到公元220年曹魏代汉,历时400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时期,它的特点是封建国家开始形成并得到初步发展,首次出现大统一局面。从公元220年到589年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二时期。我们今天学习第22课棗《三国鼎立》,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131页。   这一时期,前后共经历了370年,我们的国家从统一走向暂时的分裂,战争频繁。汉族与少数民族广泛接触,加速了民族融合。所以,这一时期的特点,请同学们记住本课提要中的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3.讲授新课   讲解:在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下,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大权旁落州郡官吏手里,拥有军政大权的州郡官吏乘机扩大武装力量,争夺地盘,形成许多割据一方的军事势力。袁绍占据冀、青、并、幽四州(今河北中部、山东东北部和山西),势大地广;曹操占据兖、豫二州(今河南和山东西南部);刘表占据荆州(今湖南湖北一带);刘璋占据益州(今四川);孙策占据江东(今长江下游以南);还有立足未稳的刘备,他先后依附于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和刘表。各军事割据势力,为了扩张势力,彼此征战,使得黄河流域人民生灵涂炭,民不聊生。以前,经过东汉初年的“光武中兴”,到105年,全国人口达5300万,可东汉末年,只剩下760万。曹操在他的《蒿里行》一诗中,描写当时的凄凉景象时写道:“铠甲生虮虱,百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而且,生产力也急剧下降。河南的士兵根本吃不到粮食,只能吃桑椹。军队尚且如此,百姓的生活可想而知了。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希望有种什么局面呢?学生:安定、统一。教师:对,人民,特别是饱受战乱之苦的北方人民,强烈盼望有安定的生活,能安全地生产,强烈希望统一,不要分裂割据和混战。同学们想想,统一北方的任务是由谁来完成的?学生:曹操。教师: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当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和袁绍。从实力来讲,袁绍在各方面都要优于曹操。但曹操顺应人民希望安定,渴望结束战乱,实现国家统一的愿望,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势力因此迅速壮大,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曹操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同学们看课本第131页第一段,然后归纳,曹操在政治上、经济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学生阅读课本,教师板书)。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板书)。学生:曹操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在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在用人上,招贤纳士;在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教师:归纳得很好,(指曹操像)为了发展势力,曹操采纳了谋士毛玠的建议。毛玠说:“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蓄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意思是说,利用皇帝的命令,对那些不服者发号施令;发展农业生产,保证军粮供应。汉献帝虽然是个傀儡,但却是封建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曹操认识到,把汉献帝挟持在自己手中,就可以打他的旗号号令天下,于是,他采纳了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策略性意见。196年,汉献帝从长安西凉军阀手中逃回洛阳,曹操借机发兵洛阳,把汉献帝控制起来,并把他和文武大臣一同劫持到自己的根据地,以许(即后来的许昌)为都城。从此,曹操总揽朝政大权,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地位。曹操发展势力的措施,在政治上还有招贤纳士。(板书:招贤纳士)。   讲解:曹操势力的发展,和他重用人才分不开。东汉时期选拔官吏,一是看出身门第,二是看封建道德。曹操则勇于冲破“门第”和“世贤”的框框,他甚至三次发布“求贤”令,公开提出不论门第高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