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金钯核壳金银合金双金属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应用.pdfVIP

石墨烯金钯核壳金银合金双金属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墨烯金钯核壳金银合金双金属复合物的制备及催化应用

摘 要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堆积而成的二维蜂窝状晶格结构的碳质材料。自2004 年发现以来,石墨烯因为具有多种优异的化学与物理性质,掀起了继富勒烯和碳 纳米管之后新一轮的碳质纳米材料的研究热潮。石墨烯(graphene )具有良好的 电学性能,超大的比较面积,以及卓越的机械性能,使其成为理想的催化剂载体, 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催化反应。本论文主要研究石墨烯为载体负载双金属纳米颗 粒复合物催化剂的制备与表征,通过透射电镜(TEM ),扫描电镜(SEM),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X 射线衍射(XRD )等测试,考察了复合物的整体形 貌,双金属的分散情况,平均粒径,元素组成等。以制备获得的复合物为催化剂 进行非均相催化反应,验证了复合物的催化活性,并研究了颗粒大小,双金属结 构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通过一步热还原法,以氧化石墨烯为起始载体,抗坏血酸(AA )为还原剂, 柠檬三酸钠(citrate )为稳定剂,制备了Au@Pd–Graphene 复合物催化剂。SEM 和TEM 表征显示,双金属纳米颗粒均匀的分布在石墨烯表面,平均粒径为7.4 nm 。进一步的电子能量损失分析(EELLS ),确认了Au@Pd 双金属具有独特的 核壳结构。催化反应结果表明该复合物的催化活性要明显优于对应的单金属石墨 烯复合物。 2.通过微波辅助的一步加热还原法,制备了AgAu–Graphene 复合物催化剂。 结构分析结果显示,大量金属纳米颗粒(小于7 nm )均匀的分散在石墨烯表面。 对石墨烯表面的金属颗粒进行能谱线扫描分析,确定了金属颗粒是由Ag 和Au 组成的合金。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证实了该复合物的催化活性优于传统催化剂 和对应的单金属石墨烯复合物。 关键词: 石墨烯 双金属 核壳结构 合金结构 催化活性 ABSTRACT Graphene, a two dimensional sheet of hexagonally arrayed carbon atoms, has attracted intensive attentions because of the unique chemical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With large surface areas, unique electronic properties, impressive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no microporosity, graphene has been widely considered as a new support to load Au, Pd, Ag, and Pt monometallic nanoparticles, which showed impressive catalytic performance in various reactions. The as prepared composit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X-Ray Diffraction (XRD), Energy X-ray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ic energy Loss Spectroscopy (EELLS). Besides, catalytic a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was tested by different reactions, and we investigated the impact of the particle size and the structure of the bimetallic nanoparticles on the catalytic performance. The main resu

文档评论(0)

qianqian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22413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