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半导体器件测量工作中的静电防护技术-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
半导体器件测量工作中的静电防护技术
江苏省电子信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 许春华
摘要:国家实验室审查中对我院晶体管的测量提出了静电防护要求,本文简单阐述半导体器件的测量
工作中的静电防护技术。
关键词:静电、ESD、静电灵敏等级
一、概述:
静电是一种电能,它存留于物体表面,是正负电荷在局部范围内失去平衡的结果,是通
过电子或离子的转换而形成的。静电现象是电荷在产生和消失过程中产生的电现象的总称。
如摩擦起电、人体起电等现象。
静电通常在相同或者不同材料(至少有一种不导电)的接触和分离时产生。(例如:鞋
子和地毯)另一个可能性是在非导电材料表面空气的流动时产生。ESD是指静电的释放,所
有电子组件都可能被ESD损坏,也可以通过向他们(人体或者机器)排放静电而带电或者先
变成带电然后又释放到地面。放置在某个区域的装置会因为附近带电材料而产生静电。如果
在那个区域,通过将装置接地可以将静电转移。静电破坏还可以累积,意思是说不一定是单
一的静电损坏,也可能是多次静电累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对产品造成破坏。
为了控制和消除ESD,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均制定了国家、军用和企业标准或
规定。从静电敏感元器件的设计、制造、购买、入库、检验、仓储、装配、调试、半成品与
成品的包装、运输等均有相应规定,对静电防护器材的制造使用和管理也有较严格的规章制
度要求。
二、由于不可能建立一套包含所有情况的程序,所以最重要的是要了解静电防护的基本原则,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a)增加组件的静电防护,组件越小越复杂越容易受静电影响。
b)避免带静电。避免使用带电材料和预防不同的潜在因素。
c)使用特定的静电防护工具(例如;防静电手环,防静电鞋)
d)对静电释放的管控,基本原则是:在受控(缓慢)的方式下把已经带的电经由释放
路径释放掉。(例如:元器件——人——静电环——接地)
e)对产品的保护,使用抗静电包装防止产品带电。
三、分类:
不同产品对 ESD 的敏感程度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他们的设计或者是用于保护装置(如:
保护二极管)。因此,这些组件可以分成四个敏感等级:
静电电灵敏等级分类(表 1)
名称 级别 静电敏感电压
静电甚敏感器件 Class 1 ESD ≤ 2000V
静电敏感器件 Class 2 2000V <ESD ≤ 4000V
静电中等敏感器件 Class 3 4000V < ESD ≤ 16000V
非静电敏感器件 Class 4 ESD 16000V
四、产品静电灵敏等级分类(表 2)
产品类型 级别 备注
MOS 管 Class 1 /
电路管 Class 2 /
数字晶体管 Class 2 /
二极管(SKY、ZENER、SWITCH) Class 3 /
双极管 Class 3 /
三极管(NPN 型、PNP 型) Class 4 /
可控硅管(thyristor) Class 4 /
四、静电防护要求措施
一般法则:所有设备工具, 夹具和手工具用以生产, 处理或储存对静电敏感的产品必须
遵照“表 2”的等级要求严格执行。
1.非必要及个人物品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CJJ_T 135-2009 (2023年版) 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规程正式版.pdf
- 肠道门诊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doc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2022版).pdf
- 2023.05.14 金沙之行考察报告(2023.05.14 改).pptx VIP
- 开放系统23661《计算机组网技术》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1套).docx
- 2022高二【语文(统编版)】大卫·科波菲尔(第二课时)课件.pptx
- 民事起诉状(征信名誉权纠纷).docx
- 第1讲 E.K.Strong销售技巧(上).doc VIP
- AQ1018-2006《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pdf
- 吴兴区湖州市第十一中学教育集团社团类初中科学微型校本课程教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