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及初步观测结果
海南VHF电离层相干散射雷达及初步观测结果 宁百齐 ,李国主, 胡连欢 ,刘立波, 万卫星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18/08/2009 银川 IGGCAS ▲ 海南VHF雷达工作介绍 ● 雷达参数 ● 流星/电离层交替观测模式 ▲ 不规则结构观测研究 ● 研究背景 ● 海南VHF雷达结合GPS TEC/闪烁观测初步分析 工作频率 47.5 MHz 峰值功率 24 kW 探测高度 80-800 km 天线配置 1+5 流星观测 2×12 电离层观测 依照雷达回波原理,低纬电离层不规则结构回波主要来自于沿磁力线方向排列的场向不规则体的布拉格散射 (Bragg scattering, ?波长) ,所以雷达波束需垂直于E或F区磁力线。在三亚,雷达波束仰角大概在67度左右。 五单元八木天线 2× 12 三亚观测站 流星雷达天线 1(发射)+ 5(接收) 信号处理分析主机 观测模式: 流星/电离层交替观测(1分钟) 白天,主要观测100-130 km和150-180 km高度附近不规则结构 夜间,主要观测F2层等离子体羽毛状不规则结构 观测事例: 利用相干雷达研究E区、F区 不规则结构背景 E区不规则结构研究 近年来雷达观测结果表明赤道地区的电离层不规则体回波为连续性雷达回波,其形态主要为形态1及形态2两种(Kelley, 1989)。一般认为这种几米尺度的形态1不规则体是由Farley-Buneman(双束流)不稳定机制所造成,而形态2不规则体是由梯度漂移不稳定机制产生。在中低纬度地区,观测有不同于连续性回波的雷达回波,即周期性雷达回波(QP)。 引自N. Venkateswara Rao et al. , 2008 QP 回波主要出现在日落之后,高度在100 km以上,在RTI图上有一负的斜率,具有5-10分钟的出现周期。 周期性雷达回波,主要两种解释机制: 1) Woodman et al. (1991) 首先提出重力波扭曲Es层的概念来解释QP回波现象,后来Tsunoda et al. (1994) 对Woodman et al. 的理论作了一些修正。 2) 风切不稳定机制 。 Larsen (2000)认为风切不稳定机制会对Es层造成一个变形的效应,与其相关的K-H结构(Kelvin-Helmholtz)则会造成由VHF雷达所观测到的场向不规则结构(FAI)。 引自Woodman et al. , 1991 引自Larsen, 2000 ● 重力波-中性风 (Kagan et al., 1998)。重力波驱使中性风在Es层上下有东西向的扰动而产生不规则体。 周期性(QP)雷达回波新特征 准周期回波出现在雷达回波区域下降的过程中,持续时间超过5小时。在两个高度区域同时出现准周期回波。 引自 N. Venkateswara Rao et al. (2009) 这种QP回波其产生机制是 KH 不稳定性 还是 重力波? 午夜前后准周期斜率相反,其对应不规则结构的产生机制? 引自 Hysell and Burcham. (2000) 150 Km 高度上不规则体研究 上世纪60年代,150 km高度回波首先在Jicamarca被观测到(Balsley, 1964),随后在其它经度赤道地区相继被观测.其主要特征为: 主要出现在白天,发生高度在150-180km附近,具有很窄的谱宽。此外,150 km高度回波的垂直速度能反映F区E×B垂直漂移(Kudeki and Fawcett, 1993). 引自 Chau, (2004) 150 km回波的高度区域在地方时上午下降,下午上升,呈现U形状,回波强度以5-15分钟周期变化。虽然150 km高度回波观测已有数十年,但关于其产生的物理机制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Chau, 2004). E区、F区不规则结构耦合观测(I) 引自 Patra, (2007) 图中所示不规则结构(称之为谷区不规则结构,Patra, 2002),在扩展F产生与否时均有观测到,和扩展F关系? 没有扩展F发生,其可能的原因是由于梯度漂移不稳定性,中界层(Intermediate layer)不稳定而产生谷区不规则结构? 同时观测到扩展F,ESF相关的F区电场放大中界层的扰动从而增加谷区不规则结构的产生?同时也有可能是赤道F区不规则结构沿着磁力线伸展到低纬该高度区? 引自 Woodman and Chau, 2001 伴随扩展F的发生,夜间E区不规则结构高度相应抬升,Kherani et al. (2002)对其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触发扩展F产生的初始扰动波长对电场(与赤道扩展F相关)从F区映射到E区有重要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岐黄天使中医西学中专项128学时试题答案.doc
- 2024年人工智能(AI)训练师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浓缩500题).docx VIP
- 特应性皮炎治疗药物应用管理专家共识(2024版).pptx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王文彦)课后答案.docx VIP
- 饲料中钙的测定课件(共52张PPT)《畜禽营养与饲料》.pptx VIP
- 网架结构安全性检测鉴定.pdf
-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整体教学解读教材分析(新版).pptx
- 2024年NX省生态环境监测专业技术人员大比武模拟试卷及答案-3应急监测.pdf
- 天天特卖售后第二天售后场景考试.doc VIP
- 《饲料中磷的测定导学案-畜禽营养与饲料》.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