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穴位与中药的对应关系 第1章 解表类
一、合谷配复溜-麻黄
二、大椎-桂枝
三、太渊-紫苏叶
四、风门(灸)-羌活
五、风府-防风
六、天柱-藁本
七、风池(泻)-薄荷
八、少商(点刺出血)-牛蒡子
第2章 涌吐类
一、手四穴(针出血)-食盐
二、內关(补)-藜芦
第3章 泻下类
一、阳陵泉(泻)配足三里(泻)-大黄
二、丰隆(泻)-火麻仁
三、中脘-巴豆
第4章 清热类
第一节 清热泻火类
一、曲泽(针出血)-石膏
二、神门(泻)-栀子
三、上脘(泻)-淡竹叶
四、睛明(泻)-决明子
第二节 清热凉血类
一、神门(泻)配太冲(泻)-犀角(用代用品)
二、十二井穴(针出血)-牛黄
三、大陵(泻)配曲泉(泻)-鲜地黄
四、金津、玉液(俱针出血)-玄参
五、间使(泻)-牡丹皮
六、行间(泻)配中极-赤芍
七、鱼际(泻)配太溪(补)-地骨皮
第三节 清热燥湿类
一、合谷(泻)-黄芩
二、神门(泻)配曲池(泻)-黄连
三、委中(针出血)-黄柏
四、行间(泻)-龙胆
五、上廉(泻)-苦参
第四节 清热解毒类
一、足临泣(泻)-连翘
二、少冲(针出血)-山豆根
第5章 化湿类
一、胃俞(灸)-藿香
二、足三里(泻)配三阴交(补)-苍术
三、足三里(泻)-厚朴
四、膻中(灸)-白豆蔻
五、三阴交(泻)配隐白(补)-砂仁
六、阴陵泉(补)-草豆蔻
第6章 利水渗湿类
一、內关(泻)配三阴交-茯苓
二、水分(灸)-猪苓
三、涌泉(泻)-泽泻
四、大敦(灸)-车前子
五、胆俞(泻)-茵陈
六、膀胱俞(泻)配委中(泻)-滑石
七、脾俞(灸)-薏苡仁
八、太溪(泻)配风市-防己
九、少泽(泻)-木通
十、小肠俞(泻)-瞿麦
第7章 祛风湿类
一、风府(泻)配风市(泻)-独活
二、大敦配阳陵泉-五加皮
三、阳陵泉(泻)配三阴交(补)-木瓜
四、足三里(灸)配环跳-秦艽
五、环跳(泻)-海桐皮
六、大杼-虎骨(用代用品)
第8章 温里类
一、神阙(灸)-附子
二、隐白(补)-干姜
三、关元(灸)-肉桂
四、阴陵泉(灸)配三阴交(灸)-吴茱萸
五、中脘(灸)-高良姜
六、曲泉(灸)-小茴香
第9章 开窍类
一、十宣(针出血)配四关-麝香
二、水沟-石菖蒲
第10章 安神类
一、大陵(泻)-朱砂
二、心俞(泻)-琥珀
三、复溜(补)配颈百劳-牡蛎
四、涌泉(补)-柏子仁
第11章 平肝息风类
一、肝俞(泻)-石决明
二、百会(泻)配太冲(泻)-天麻
三、足临泣(泻)-白蒺藜
本文来源于 响石潭
第12章 理气类
一、中脘(补)配胃俞(灸)-橘皮
二、脾俞-大腹皮
三、天枢(泻)-枳实
四、章门(不补不泻)-香附
五、天枢(灸)-木香
六、俞府(灸)-沉香
第13章 理血类
一、隐白(泻)-三七
二、阴陵泉(泻)-白茅根
三、气海(灸)配三阴交(灸)-艾叶
四、曲池(泻)配三阴交(泻)-川芎
五、内关(泻)配阳陵泉-乳香
六、支沟(泻)-红花
七、血海(泻)-延胡索
八、太冲-五灵脂
九、肩井(泻)-牛膝
十、大肠俞(泻)-桃仁
第14章 补益类
第一节 补气类
一、神阙(灸)配气海-人参
二、膻中(灸)配隐白(补)-黄芪
三.公孙(补)配三阴交(补)-山药
四、三阴交(补)-白术
五、足三里(补)配三阴交(补)-甘草
第二节 补阳类
一、命门(灸)-鹿茸
二、肾俞(灸)-肉苁蓉
三、腰阳关(补)-锁阳
四、肾俞(补后灸)配阳陵泉-杜仲
五、悬钟(补)配中极(补)-菟丝子
第三节 补血类
一、中极(灸)-熟地黄
二、太冲配肝俞-白芍
三、肝俞(灸)配脾俞(灸)-当归
四、肺俞(灸)-阿胶
五、肝俞(灸)配肾俞(灸)-拘杞子
第四节 补阴类
一、鱼际(泻)配足三里(补)-沙参
二、膏盲(灸)-麦冬
三、大杼-桑寄生
第15章 消导类
一、中脘(补)配足三里(泻)-莱菔子
二、三焦俞(泻)-山楂
三、申庭-麦芽
四、痞根(灸)-阿魏
第16章 化痰止咳类
第一节 温化寒痰类
一、中脘(灸)配足三里(灸)-半夏
二、丰隆(泻)配中脘-天南星
三、中府(泻)-桔梗
四、尺泽(泻)-白前
第二节 清化热痰类
一、经渠配风门(泻)-前胡
二、支沟(泻)-瓜蒌
三、云门(泻)配水分(灸)-葶苈子
四、哑门-竹沥
第三节 止咳平喘类
一、肺俞(泻)配气海-杏仁
二、痰喘(灸)-紫苏子
三、中府(泻)配肺俞-紫菀
第17章 收涩类
一、肾俞(灸)配申极(灸)-山茱萸
二、尺泽(泻)配太溪(补)-五味子?
麻黄:为发汗解表的要药。为用于肺气壅遏喘咳的要药。白芷:为治疗阳明头痛的要药。辛夷:为治疗鼻渊的要药。紫苏:为治疗风寒感冒的常用药。生姜:入脾经,善温中止呕,为“呕家圣药”。荆芥:为发表散风通用药。防风:为治风通用药。细辛:为治感受风寒、风湿之多种痛证及鼻渊头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山东省临沂市历史高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docx VIP
- 商标授权与品牌推广.docx VIP
- 光伏发电站标准施工工艺手册.docx
- XX风电场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指导手册精品完整版.docx VIP
- 征信电子版PDF个人信用报告简版2024年12月必威体育精装版版可编辑带水印模板.pdf VIP
- 炎症(病理)--课件.ppt VIP
- M_RO_Technical_CN_SUEZ纯水膜产品信息及应用维护手册_180606_final_web.pdf
- LW12-16万能转换开关接点图.pdf
- 车队安全和管理现代化 .pdf VIP
- 高白细胞白血病概述.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