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件第十一章.ppt

2009材料分析测试技术课件第十一章.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晶体薄膜衍衬成像分析 §11-1 概 述 11-2 薄膜样品的制备 11-3 衍衬成像原理 §11-5 衍衬运动学简介 * * 11-1 概 述 11-2 薄膜样品的制备 11-3 衍衬成像原理 11-4 消光距离 11-5 衍衬运动学简介 利用复型技术虽然可能使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达到几个纳米左右(比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提高约两个数量级),但是由于复型材料本身的颗粒有一定的大小,因此不可能把比它自己还要小的细微结构复制出来,从而限制了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此外,复型只能对样品的表面形貌进行复制,并不能对样品的内部组织结构(例如晶体缺陷、界面等)进行观察分析,因此,复型技术在应用方面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 利用材料薄膜样品在透射电镜下直接观察分析,不仅能清晰地显示样品内部的精细结构,而且还能使电镜的分辨率大大提高。此外,结合薄膜样品的电子衍射分析,还可以得到许多晶体学信息。 90年代生产的透射式电子显微镜,用于观察晶体薄膜样品,晶格分辨率已达0.1 nm左右,点分辨率为0.14nm左右。迄今为止,只有利用薄膜透射技术,方能在同一台仪器上同时对材料的微观组织进行同位分析。 第十章中我们已了解了电子衍射的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本章主要讨论衍射衬度成像的原理,并利用这个原理来解释衍射图像。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两方面的内容,那么我们就有能力对材料科学的一些重要研究领域(例如相变、晶体缺陷分析、塑性变形强化机制等)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 基本要求 电子束对薄膜样品的穿透能力和加速电压有关。当电子束的加速电压为200kV时,就可以穿透厚度为500nm的铁膜,如果加速电压增至1000kV,则可以穿透厚度大致为1 500nm的铁膜。从图像分析的角度来看,样品的厚度较大时,往往会使膜内不同深度层上的结构细节彼此重叠而互相干扰,得到的图像过于复杂,以至于难以进行分析。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样品太薄则表面效应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以至于造成薄膜样品中相变和塑性变形的进行方式有别于大块样品。因此,为了适应不同研究目的,应分别选用适当厚度的样品,对于一般金属材料而言,样品厚度都在500nm以下。 合乎要求的薄膜样品必须具备下列条件:首先,薄膜样品的组织结构必须和大块样品相同,在制备过程中,这些组织结构不发生变化。第二,样品相对于电子束而言必须有足够的“透明度”,因为只有样品能被电子束透过,才有可能进行观察和分析。第三,薄膜样品应有一定强度和刚度,在制备、夹持和操作过程中,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不会引起变形或损坏。最后,在样品制备过程中不允许表面产生氧化和腐蚀。氧化和腐蚀会使样品 的透明度下降,并造成多种假像。 二 工艺过程 从大块材料上制备金属薄膜样品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下面三个步骤: 第一步骤是从实物或大块试样上切割厚度为0.3~0.5mm厚的薄片。电火花线切割 法是目前用得最广泛的方法,它是用一根往返运动的金属丝做切割工具,见图11-1。以被切割的样品作阳极、金属丝作阴极,两极间保持一个微小的距离,利用其间的火花放电进行切割。电火花切割可切下厚度小于0.5nm的薄片,切割时损伤层比较浅,可以通过后续的磨制或减薄过程去除。电火花切割只能用导电样品,对于陶瓷等不导电样品可用金刚石刃内圆切割机切片。 第二步骤是样品薄片的预先减薄。预先减薄的方法有两种,即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减薄法是通过手工研磨来完成的,把切割好的薄片一面用粘接剂粘在样品座表面,然后在水砂纸磨盘上进行研磨减薄。应注意把样品平放,不要用力太大,并使它充分冷却。因为压力过大和温度升高都会引起样品内部组织结构.发生变化。减薄到一定程度时,用溶剂把粘接剂溶化,使样品从样品座上脱落下来,然后翻一个面再研磨减薄,直至样品被减薄至规定的厚度。如果材料较硬,可减薄至70μm左右;若材料较软,则减薄的最终厚度不能小于100μm。这是因为手工研磨时即使用力不大,薄片上的硬化层往往会厚至数十个纳米。为了保证所观察的部位不引入因塑性变形而造成的附加结构细节,因此除研磨时必须特别仔细外,还应留有在最终减薄时应去除的硬化层余量。另一种预先减薄的方法是化学薄化法。这种方法是把切割好的金属薄片放人配制好的化学试剂中,使它表面受腐蚀而继续减薄。因为合金中各组成相的腐蚀倾向是不同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减薄时,应注意减薄液的选择。表11-1是常用的各种化学减薄液的配方。化学减薄的速度很快,因此操作时必须动作迅速。化学减薄的最大优点是表面没有机械硬化层,薄化后样品的厚度可以控制在20~50μm。这样可以为最终减薄提供有利的条件,经化学减薄的样品最终抛光穿孔后,可供观察的薄区面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