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澄清X.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哲学研究》2004 年第 3 期) 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概念的澄清 李 红 本文的标题系因《哲学研究》2003 年第 11 期董志强先生《对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 理论的批判》一文而起。笔者认为 , 维特根斯坦的“家族相似”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史意义 和思想魅力 , 同时也容易引起明显的误解。对误解的澄清 , 特别需要重视如下三点 : ( 1) 在 后期维特根斯坦哲学活动的整体旨趣中把握这一概念 , 将其视为语言批判方法中的一员、思 想链条中的一环 , 放弃“家族相似观”是一种普遍的概念理论的看法 ; (2) 必须从语言活动 观 (语言游戏观) 的角度出发理解这一概念 , 坚决放弃指称论的视角 ; (3) (至少) 在维特 根斯坦《哲学研究》本身的思想脉络中把握这一概念的提出、运用和引发的问题。而根据笔 者的拙见 , 董志强先生的论文似乎在某种程度上忽略了这三个方面 , 因此 , 本文拟从正面对 “家族相似”概念做出一点澄清。 一 我们可以或许也有必要把后期维特根斯坦的思想“理论化”, 但是 , 就以《哲学研究》 为代表的后期思想而言 , 我们与其把它们视为维特根斯坦对自己的“哲学理论”的建构 , 不 ( ) ( ) 如视为他对自己的哲学活动 philosophizing 的描述 , 即“哲学研究 探究 ”, 而不再是 “逻辑哲学论”。众所周知, 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活动大致有两个目标 : 其积极目标在于获 ( ) 得对概念领域的清晰的综观 Witt genstein , §122 。以下仅标节数 , 在于整理安排语法材料 , 以便使多种多样的关系清楚分明; 其消极目标在于消解概念的混乱 , 清除形而上学的幻相 , 摧毁符号体系和心理学的神话。因此 , 这是对理智疾病的治疗工作 , 既可比作医学治疗 ( §255) , 亦可比作心理分析 ( §302) 。而在《哲学研究》中 , 积极目标是从属于消极目标 的 , 换言之 , 只有通过清晰的视线去综观(übersehen ,overview) 语言的使用 , 实现消极目标 , 才能最终达成一个或积极或消极的目标 ———哲学问题的消失。“家族相似”就是这样一种综 观的方法、清晰的视线 , 而不是一种通常意义上的“理论”。 基于上述目标 , 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的第 1 - 64 节中批评了奥古斯丁式的图像论 的核心观点 , 彻底摧毁了实指定义的概念和分析的支撑性概念 , 这也是对自己早期关于世界 的形而上学和图像论的自我批判。众所周知 , 维特根斯坦在此的核心论题以语言活动 (语言 游戏) 的多样性和语境化取代了语词意义的指称论的本质观 , 旨在清除西方哲学中的一个根 本文的写作得到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 P. M. S. Hacker 教授热情而无私的帮助 ,特此致谢。 38 深蒂固的主流传统 , 即认为哲学是一种认知性的科学 , 拥有自己的对象、方法和原则 , 并最 ( )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