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多媒体演示课件 长泰一中政治组 林小明 (说课课件) 发展生产 满足消费 说课流程图 课堂评价 教材分析 教法分析 学生分析 学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本框所学习的物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社会再生产全过程的决定性环节, 在《经济生活》全书中承接第一单元的“消费”,并引出为何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及如何发展的问题,与后面几单元内容一脉相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非常重要。学习本框还有助于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工作中心,增强学生未来投身现代化建设的热情。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理解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原因、意义及如何发展生产力;能运用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解释现实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经济现象。 ②能力目标: 本框重点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观察分析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拥护党的基本路线;认识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各项工作都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3.教学重点、难点 ①重点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学生只有正确把握这对关系,才能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为什么是发展生产力、我们为什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基本问题。 重点2: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要性及要求 确立理由:让学生了解这一知识,有利于他们了解国情,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增强爱国情感及民族责任感。 ②难点: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确立理由:生产与消费的概念比较抽象,对其关系不易理解。 关于重点的突出、难点的突破,将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具体说明。 4、教材的处理 ①?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培养阅读的能力。 ②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展示跟内容有关的材料,并坚持一材料多用的原则。这样既直观,又能体现例子的典型型性和精练性。 ③有选择性地利用书中的五个探究。由学生自主阅读材料,进行讨论,并联系已学的知识,提炼观点,这有利调动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意识,懂得知识迁移,使教学更具启发性。 ④使用传统教学来分析相关的重难点,这样能够弥补多媒体教学的不足,提高上课的效率。 二、说教法 常言道“教无定法”,这更是新课改形势下不变的真理。针对本框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将采用如下方法: 1.探究讨论法 这体现新课改精神,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案例分析法 用案例更加通俗易懂,利于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3.多媒体演示法 利用多媒体设备,能更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视听效果,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 三、说学生 学生学习了第一单元有关消费的知识,对消费的作用有初步了解,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问题他们在初三也初步接触过,但对生产和消费的辨证关系的几个层面、如何发展生产力等问题他们并未深入了解,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有所为,有所不为”。 四、说学法 教是学的主导,教学相通,教学相辅。教师的教可帮助学生更好地学。通过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以下学法。 1、案例分析法 理由: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有效阅读法 这是为了克服以前那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不科学方法,让学生学会巧妙记忆、巧妙阅读。 3、知识迁移法 初高中知识联系有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真正 做到“温故而知新”。 五、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以下的设计。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end 返回 导入新课 1、利用消费的有关知识进行分类说明。 2、人们消费的商品和服务从何而来? 让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的消费类型的知识;初步懂得消费不是由主观决定,而是由客观物质状况决定,做到“温固而知新”。 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end 返回 自主探究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怎样? 2、什么是社会再生产?它包括哪几个环节?各环节之间关系怎样? 3、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怎样大力发展生产力?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对本课的内容在整体上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体现新课改的精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