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写作的突破口.doc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找写作的突破口——学以致用”课堂实录 番禺区洛溪新城中学 陈燕科 多媒体屏幕显示“古诗文写作资源的有效开发实践研究:寻找写作的突破口——学以致用”,学生分8组围坐在一起,教室中回荡着悦耳的古典音乐《梅花三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古诗文写作资源有效开发”这个专题来“寻找写作的突破口——学以致用”。先让我们回顾一下之前的准备: (多媒体显示)1.搜集材料:在初高中学过的古诗文中,以“人生”为话题搜集相关的文言词汇、文言名句、文言典故。2.方法指导:事例列举的形式——简述式(人物+与论点最契合的情节+名句)、提示式(名句+人物 或人物+特点+句式相同、3句以上的名句)。3.写作训练:在“面对挫折”、“学会感恩”、“懂得珍惜”、“正视攀比”四个有关“人生”的话题中选其一,写一篇不少于800的文章。要求:在作文中至少一处用上古诗文知识(文言词汇、文言名句、文言典故等)。 师:值得高兴的是,这一次的作文几乎所有的同学都用上了古诗文知识,但用得正确与否,好不好又是另外一回事,我从你们的习作中有针对性地选取了13篇(除第13号文是完整的一篇文章外其他都是片段),现在我们一起探讨这些习作: (多媒体显示)1.辨别文言知识(文言词汇、文言典故、文言名句等)运用是否准确并加以修正;2.辨析文言知识(文言词汇、文言典故、文言名句等)运用是否巧妙并加以改进;3.如果用得好的,点明好在哪里。 生:(阅读作文材料,并进行交流。) 师:巡视并参与讨论。 师:(边巡视边说)有的文章可能写得不是很好,其实即便是写得不好也不是坏事,第一次用嘛,我们这堂课就是探讨怎样把文言知识更好的用在作文中。 生:(更热烈地交流。) 师:有没有找到一些很明显的错误? 生1:⑨号文写到“白居易……作了一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句名言不是白居易写的,而是刘禹锡。 师:(微笑)那你猜想他为什么会写成是白居易的呢? 生1:(沉思) 师:这首诗的题目是? 生1:(恍然大悟)《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其中的乐天就是白居易,它很可能是在这地方弄错了。 师:(微笑、点头) 生2:《陋室铭》也是刘禹锡写的,①号文把它写成是陶渊明了。 师:哦,这都是弄错作者了,还有其他方面呢? 生3:②号文写到“苏轼游览赤壁时所讲的一句话‘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这句话虽然出自苏轼的《赤壁赋》,但并非出自苏轼之口。 师:是出自谁之口? 生3:是出自跟苏轼一起游赤壁的“客”之口。 师:好,找的不错,关于这一点,其实就在我们选取的资料中都有印证,能找出来吗? 生:(翻阅资料) 生4:⑿号文当中就写道“……他(苏轼)不‘哀吾生之须臾’,也不‘羡长江之无穷’,他看出‘物与我皆无尽也’,这是多么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啊!”这才是正确的引用。 师:(微笑)非常好,请继续。 生5:④号文的主题是爱迪生“为坚持理想而奋斗”,却引用了司马迁的“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样运用是不恰当的。其实用屈原《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就很好了。 师:(微笑,点头) 生6:③号文引用了“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来印证“不珍惜感情”也是不恰当的。 师:好的,这都是引用不当,还能找到其他方面吗? 生7:⑤号文运用了方仲永来论证“逆境能成才”,还写道“(方仲永)明明能成才,却在逆境中夭折……那只能怪他生不逢时吧”,方仲永自小天资聪颖,是顺境,他的不成才是用来论证后天教育的重要性的。 师:这是材料与观点不一致。 生8:⑦号文运用白居易“骨肉姐弟分散,共望一轮明月,写下‘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也不能论证“懂得珍惜”。 师:⑤与⑦号文同样是观点与材料不一致,但也有不同之处,想想看。 生:(有的沉思,有的低声交流) 生9:⑤号文方仲永这事例根本上是不能论证“逆境能成才”的,而⑦号文白居易这事例只要转变一下就可以论证“懂得珍惜”了。 师:(微笑)这就是事例陈述的着眼点弄偏了,上一堂我们训练过事例的陈述要“与论点最契合”。 生10:⑧号文运用了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例,而题目是《面对挫折的态度》,陈述的着眼点也没有放在“面对挫折”方面。 师:那你还想一想,⑧号文除了这一点,还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 生10:好像他都没有引用相关的句子,只是很笼统的概述。 师:其实⑧号文所概述的情节,我们学过的哪两篇文章有相关的语句? 生:(争先恐后地)《隆中对》与《出师表》。 师:那现在请同学们都动动笔,用《隆中对》与《出师表》相关的语句,围绕“面对挫折”这个话题来改好这个事例。 生:(纷纷动笔) 师:好,谁来展示一下? 生11:(读)“汉朝末年,可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刘备面对这样的逆境,不远千里,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 师:写得不错,还有呢? 生12:(读)“刘备身为汉帝的子孙,目睹

文档评论(0)

yxud48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