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封装介绍.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封装介绍ppt课件

IC Package introduction IC Package – TCP IC Package – COF IC Package – TCP IC Package IC Package IC Package - TAB IC Package - TAB Wire Bound * IC Package 隨著半導體製程技術能力不斷向上提升,半導體晶片的功能日益強大,以致半導體晶片訊號的傳輸量逐漸增加,晶片的腳數亦隨之增加,過去以導線架(Lead-Frame)的封裝形式已逐漸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 因而讓封測產業一路由 低階的DIP(Dual In-Line Package)、SOP(Small Out-Line Package)、TSOP等 逐漸走向 以IC載板的閘球陣列(BGA)、覆晶(Flip Chip;FBGA),乃至於CSP(晶圓尺寸封裝)等高階封裝形式 這是因為來自於終端應用市場的需求,使得封裝技術必須不斷翻新來滿足市場的需要。 IC Package 根據IC Insight的封裝技術演進史,可以說是每10年,就會出現一次主流封裝技術更換! 1970年代的主流技術為DIP,這種封裝技術是引腳插入技術為基礎,大多是應用於64腳以下的電子元件封裝。 到了1980年代,隨著終端應用市場的需求,主流封裝由雙邊引腳的DIP,進化到周邊引腳且以表面黏著技術為基礎的QFP(Quad Flat Package)及LCC(Leaded /Leadless Chip Carrier),除此之外,還有CPU是以面陣列引腳型態的PGA以及因應消費性電子商品所產生的SOP小型化封裝技術。 IC Package 1990年代,在消費性電子訴求輕薄短小的趨勢下,強調比SOP更小更薄的SSOP/TSOP及TQFP/FQFP成為這一世代的封裝主流,不過在晶片、繪圖卡等高階產品閘樹、設計複雜度的影響下,在1990年代末期,具備更高腳數且效能佳的BGA(Ball Grid Array)竄升成為市場主流。 而2000年起,來自於手機以及高階電腦架構的需求以及降低成本考量,CSP、FBGA、晶圓級封裝(Wafer Level Packaging;WLP)等取代先前的技術成為市場主流。 IC Package IC Package IC Package IC Package  TAB Wire Bound - PBGA 應用端急速爆發的覆晶封裝技術(Flip-Chip) 晶圓級封裝 - 因應高效能與低成本而生 取代SOC (系統單晶片) 成為市場解決方案的SIP(系統級封裝)  因應手機多媒體需求 MCP封裝技術誕生( 多晶片封裝-Multi-Chip Packaging) TCP COF – LCD application Come in soon …… 以晶圓代工為中心的思考模式,通常將晶圓製造分為前段及後段製程,所謂的前段半導體製程是以晶圓測試(Wafer Probing)為分界點,台積電的晶圓代工作業,就是進行到Wafer Probing後,再交由封裝廠進行後段製程。  然而,晶圓級封裝將模糊這傳統的概念,因為晶圓級封裝是在晶片切割前,就進行封裝、測試的作業,晶圓級封裝整合前、後段製程,沒有打金線作業、沒有基板、沒有介電材料(underfill),部分前段製程技術的再延伸。與傳統晶片封裝方式不同之處,在於晶圓級封裝技術可先在整片晶圓上進行封裝和測試之後,再切割成個別的晶粒,無需經過打線與填膠程序,且封裝後的晶片尺寸等同晶粒原來的大小。  因此,晶圓級封裝技術的封裝方式,不僅明顯縮小IC尺寸,符合行動資訊產品對高密度積體空間的需求,在電器特性規格上,也因晶片可以最短的電路路徑,透過錫球直接與電路板連結,因而大幅提昇資料傳輸速度,有效降低雜訊干擾機率。 IC Package – 晶圓封裝 晶圓級封裝是以凸塊(Bumping)或錫球(Ball Mount)直接與PCB相連,由於不需要中介層(Interposer)、填充物(Underfill)與導線架,並省略黏晶、打線等製程,大幅減少材料及人工成本;相較於QFN(Quad Flat No-lead)封裝技術,晶圓級封裝可節省20%以上的成本,充分地滿足兼顧成本考量與精巧型設計導向的晶片封裝需求,而且晶圓級封裝之所有製程幾乎都在晶圓上完成,也可以有效縮短封裝製程之時程。  目前晶圓級封裝比較常看見Polymer Collar WLP、Ultra CSP等技術,Polymer Collar WLP技術不同於Ultra CSP容易會發生在錫球與晶片面的連接處,因為機械性震動或是操作時之溫度差異而導致連接點斷裂,導致接觸不良的現象。此技術即是為了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