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课时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doc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课时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课时运用平均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81页我学会了吗的相关题目。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 能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过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教学难点: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统计图。 教学过程: 一、拟定导学提纲,自主预习 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数,也知道了如何求平均数,请大家先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平均数这个知识的?师板书课题: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 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理解,也可以举例说明,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 请同学们看一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2.出示目标(课件展示) 本节课要达到以下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认识条形统计图,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能发现并提出有关平均数的问题,探索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学习平均数知识的价值。 (3)在探索求平均数方法的过程中,增强学习的信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出示自学指导(课件展示) 过渡语:要达到本节课的学习任务,需要靠大家的努力,请看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75-81页的内容,重点看81页的问题和文文与红红交流的内容思考:(1)文文的课外书一定比红红的多吗?为什么?(2)通过自己动手调查操作统计你能计算出平均每个同学1分钟大约能读多少个字吗?(3)通过计算与交谈你还有什么收获?6分钟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收获与遇到的困惑。]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学习任务?要达到目标离不开同学们努力的自学,下面我们就根据自学指导进行自学。 4.学生看书调查操作、独立自学 过渡语:比一比谁看书最认真,坐姿最端正、自学效果最好,师目光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自学情况,重点关注“学困生”。 二、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一)复习巩固 1.谈话:同学们,生活中经常遇到有关平均数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请大家轻声地把问题读一读,思考之后,可以和同座交流自己的看法。 (1)一条小河平均水深1米,小强身高1.2米,他不会游泳,但他下河玩耍池肯定安全。( ??? ) (2)城南小学全体同学向希望工程捐款,平均每人捐款3元。那么,全校每个同学一定都捐了3元。(??????????) (3)学校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李强是学校排球队队员,他的身高不可能是155厘米。(???????? ) 学校篮球队可能有身高超过160厘米的队员。(?????????? ) 2.师生共同解决并交流自己的理解 预设:(1)平均水深1米,不代表小河里每一处都是1米,有可能比1米多,还有可能比1米少,1.2米不代表河里没有这么深的水。所以是不确定。 (2)平均捐3元,不代表全校人都捐了3元,有的比3元多,还有的可能是比3元少。 (3)平均身高是160厘米,其他同学的身高有可能是比160厘米少,也有可能比160厘米多。 [设计意图:以判断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不但可以尽快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尊重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达到复习理解平均数意义的目的。] (二)调查交流,解决问题 1.谈话:同学们,前几天在向”希望工程”捐书的活动中:文文小组有8人,共捐书48本;红红小组有10人,共捐书50本。 2.提出问题,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文文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2)红红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3)哪个小组捐的书多? (4)两个小组平均每人捐书多少本? (5)文文捐的书一定比红红的多吗?为什么? 3.解决问题 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吧。 对于前几个问题,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说说自己的想法。 预设: (1)48÷8=6(本) (2)50÷10=5(本) (3)文文小组捐的多 (4)(1)(48+50)÷(8+10)≈5(本) (5)文文捐的书不一定比红红的多,因为文文组平均捐6本不代表文文也捐了6本,有可能比6本多也有可能比6本少,而红红给捐了5本也不代表红红捐了5本,红红也有可能比5本多,也有可能比5本少,不能确定。 4.质疑第五个问题, 要让学生明确:6本是文文小组平均每人捐书的本数,而不是每个人都捐了6本。同样的道理,5本是红红小组平均每人捐书的本数,而不是每个人都捐了5本书。所以文文捐的书不一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