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网络诚信.ppt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讲 网络诚信 网络是怎么改变我们的生活 一、网络诚信的提出 ◆“网络时代”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网络伦理的崛起 (一)网络及其伦理 ◆网络作为一种载体、一种技术支撑,正创建着一种全新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 ◆人们的网络行为具有了“数字化”或“虚拟化”的特点。 ◆其次,人们会感到在网络上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感。 ◆网络打破了现在国家概念中特有的“地域”和“国境”界限。 网络时代造成的负面影响 ◆极大自由度→人们的社会责任变得淡化。 ◆人际关系变得疏远→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他人及社会的幸福漠不关心。 ◆人们的身份、行为目标等都能被隐匿和篡改→人们的网络谣言与诽谤、恶意侵犯他人隐私、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网络犯罪等问题变得可能。 网络伦理危机 网络伦理危机是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社会变革、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样化等多重冲击下所表现出的各种非道德行为在网络空间的再现和延伸,因此网络伦理不仅仅是应用伦理学的一个新的分支,而且是对现实社会伦理的新发展。 1、网络诚信的必然存在性。 2、网络诚信的特殊性。 A:衡量网络诚信的标准有别于现实社会诚信。 B:网络诚信缺乏舆论监督。 二、网络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由于网络空间的特殊性,当前的网络社会交往中出现了大量违背诚信精神的交往活动,网络社会交往已经发展成为社会诚信问题的“重灾区” 。 (一)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有学者将网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行为归为“上网”、“下网”、“网上”三种类型 。 ◆“上网”就是擅自将传统媒体上发表的作品移植到网站上:“下网”是指将网上作品擅自下载并发表在传统媒体上;“网上”则是指发表在一个网站上的作品被另一个网站擅自使用的现象。 案例:App Store涉嫌盗版侵权 苹果公司遭集体起诉 现在网络上流行语为“很黄很冠希”,关于“艳照门”事件的帖子则是铺天盖地,然而网络“艳照”其实是严重的恶意侵害他人隐私 的行为,应当受到广大群众的鄙夷。 案例:2008年3月,上海市普陀区法院判决的“艳照”事件中,入室盗窃者偷得一部相机,当他发现里面有主人和女友的隐私照片后,以此敲诈相机主人3500元,最终被法院以敲诈勒索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三)网络谣言与诽谤 一些网民正是利用了网络的这一特征,为了获得关注或者出于其他的一些目的,在网络中编造或者篡改一些社会事件,或无中生有,或夸大事实,而另一些不明就里的网民则会通过转贴的方式,将这些网络谣言散布开来,从而造成了大量网络谣言的出现。 视频连接:《东方新闻》 网络谣言不胜防 少女走上不归路 人民日报盘点十大网络谣言 一、“蛆橘事件”让全国柑橘严重滞销 二、地震谣言令山西数百万人街头“避难” 视频连接 三、响水县“爆炸谣言”引发大逃亡4人遇难 四、“皮革奶粉”传言重创国产乳制品 五、QQ群里散布谣言引发全国“抢盐风波” 六、伪造传播“47号公告”被拘15天 七、一大学生网上散布“针刺”谣言被拘 八、“滴血食物传播病毒”传言引发恐慌 九、散布非典谣言被劳教两年 十、造谣“军车进京”6人被拘16家网站被关 (四)网络欺诈 网络欺诈是网络诚信缺失最为严重的体现,它是指部分网络行为者通过利用各种网络技术在网络上发布虚假信息、篡改数据资料等手段,使一些网民相信并允许他们非法获取信息、实物或金钱的网络犯罪行为。 视频链接:诚信的拷问—网络欺诈,医院误导患者谁之过 案例:目前婚恋网站成为众多生男生女寻求终身伴侣的重要途径,世纪佳缘、百合网、珍爱网等多家婚恋网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但随之而来的婚恋网站诚信危机也愈演愈烈:骗婚、寻求一夜情、酒托色情行业等现象已相当普遍。 三、网络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网络的虚拟性 某些大学生在现实中不敢做的事情,在虚拟网络的掩盖下也可以无所顾忌。正因为这种虚拟性,导致网络诚信的缺失,把人性阴暗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 网络主体的不明确性和不合法性 案例链接: 鲍伟康系国内知名阅读网站“潇湘书院”的创始人及总经理,因个人兴趣,鲍伟康自2007年起,未经批准在网络上设立“MP3音乐网”提供音乐试听,其中包括国际唱片业协会会员环球唱片有限公司、台湾索尼音乐娱乐股份有限公司、正东唱片有限公司、华纳唱片有限公司、新艺宝唱片有限公司、环球国际唱片股份有限公司等享有版权的518首歌曲。上述歌曲,鲍伟康均没有合法权源。其间,鲍伟康允许他人在该网站植入广告、提供彩铃下载等,获取广告费用99846.68元。近日,常熟法院知识产权庭对鲍伟康侵犯著作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处鲍伟康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追缴被告人鲍伟康的犯罪所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