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不公平
中国社会不公平现象及原因
LOGO
1
2
3
4
社会公平与不公平
社会不公平现象
社会公平缺失原因
效率与公平
5
维护社会公平
社会公平与不公平
一、关于社会公平的内涵
尽管人们对公平的内涵和外延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但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公平虽然具有一定的经济学含义,但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公平更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道德伦理等的社会学范畴。公平的内涵和外延,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制度和不同的条件下,被赋予了同各个历史时代相适应的含义。
社会公平与不公平
二、社会主义社会公平的层次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较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应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人格公平。人格公平是指,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应该享有法律所赋予他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伴随人的出生而同时具有的,是自然的天赋的,它并不因种族、民族、性别、年龄、职业、收入水平、身体条件、生活环境和家庭背景等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社会公平与不公平
2. 机会公平。机会公平是指,社会应该为每个成员从事社会经济活动提供公平的条件。机会公平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劳动者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经济行为方式(即择业自由);各种物质生产要素被公平配置到从事不同经济活动的劳动者身上。
3. 交易公平。在人格公平和机会公平的前提下,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还要求社会各成员参与经济活动的过程亦即竞争和交易的过程也应当是公平的。交易公平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为交易标准的公平和交易规则的公平。
社会公平与不公平
4. 分配公平。社会公平的实现最终必然体现在分配上,如果把分配公平看作是人格、机会和交易公平的逻辑性延伸,那么,分配公平只能体现在按劳分配上,分配公平的实质,就是社会成员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劳动)同他们获取的报酬相一致。这种公平并不否定由于劳动贡献的差别所引致的收入分配的差别。片面要求分配结果的平等(平均)事实上同社会主义公平是相矛盾的。
5. 心理感受公平。人们关注公平,是因为社会公平与否,会对下一期的经济活动和社会运转产生极大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是同社会成员关于社会公平的价值判断和心理感受紧密相联系的。一般而言,社会成员心理感受公平的程度同其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积极性是成正比的。
社会公平与不公平
与社会公平的五个层次相对应,社会不公平也必然呈现出五个层次,即人格不公、机会不公、交易不公、分配不公和心理感受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2001年,我国城镇小学生人均经费为1454元,农村为798元,城镇是农村的1.86倍;初中生人均教育经费为1955元,农村为1014元,城镇是农村的1.93倍。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城镇小学953元,农村小学558元,城镇是农村的1.71倍。城镇初中1120元,农村初中667元,城镇是农村的1.68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为:城镇小学95元,农村小学28元,城镇是农村的3.39倍。城镇初中146元,农村初中45元,城镇是农村的3.24倍。2001年,全国普通小学危房面积为3803.3万m2 ,其中,农村为3117.5万m2 ,占81.97%,学校危房主要在农村。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教育不公
2013年,作为“211”“985”序列的清华大学科研总经费最多,为39.31亿元,财政拨款为27.75亿元,占了70.6%,而非“211”“985”的高校科研经费最多的西南石油大学,4.6亿元中仅有26.1%为财政拨款,约1.2亿元,两者科研经费所获的财政支持相差23倍多。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家庭的城乡背景对毕业生的就业机会有明显影响,其中本科毕业生就业率的城乡差异最大。城市生源毕业生的就业率(87.7%)与农村生源毕业生就业率(69.5%)相差18.2个百分点,而且前者比后者的月薪也高出654元。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收入分配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劳动就业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不公
社会不公平现象——社会保障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