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师):10.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pptVIP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师):10.4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考试说明》列举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固定结构。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是古文阅读和翻译的一项重要能力,高考一般不单独设题,主要是在古文翻译题中考查。 1.判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①用“者”“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判断句形式。有用“……者,……也”的,其中“者”表示停顿,“也”表示判断;有单用“者”或“也”的;也有“者也”在句尾连用的。 ②用副词“乃”“即”“则”“皆”“耳”等表示判断。 ③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其实古汉语中用“是”表判断的并不多见。“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④用“非”“未”等表示否定判断。 ⑤无标志词的判断。即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而是通过主谓语先后排列表示判断。 例1: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B.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 C.梁,吾仇也 (《伶官传序》) D.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 (《信陵君窃符救赵》) 解析:本题考查对判断句的辨识能力。A项是被动句,B、C、D三项都是判断句,分别用“乃”“……也”“……者,……”表判断。 答案:A 例2: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的句式特点不同的一句是(  ) A.夫病者所见非鬼也 (《订鬼》) B.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 (《报任安书》) C.予本非文人画士 (《病梅馆记》) D.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 解析:本题考查对否定式判断句的辨识能力。A、C、D三项都是用“非”表示否定判断,B项为陈述句。 答案:B 2.被动句 古文中的被动句是指在形式上具有结构特征的表示被动的句式,可以分为“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字式以及“见……于……”式等。 例3:下列句子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屈原列传》) B.不能容于远近 (《五人墓碑记》)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游褒禅山记》) 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师说》)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A、B、D三项都是在动词后用“于”引出主动者而表被动的格式;C项中“于”表动作涉及的对象,不表被动。 答案:C 例4:下列句子中“见”不表被动的一句是(  ) A.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B.府吏见叮咛 (《孔雀东南飞 并序》) C.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被动句的能力。B项“见叮咛”的“见”,表动作涉及的对象,“见叮咛”义为“叮嘱我”。A、C、D三项的“见”都表被动。 答案:B 例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 B.(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隆中对》) C.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屈原贾生列传》) D.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句式的能力。A、C、D三项均为被动句,分别用“受……于”“为所”和“于”表被动。B项是状语(“于管仲、乐毅”)后置句。 答案:B 3.倒装句 倒装句,指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文言句式,主要有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考试大纲》虽仅提出“宾语前置”一种情况,但鉴于在古文翻译中还会遇到其他倒装句,我们有必要扩大复习范围。有一点必须明确,称其“倒装”,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而言的;古人这样说话本无所谓“倒装”,今人所谓“倒装”本是古汉语中的“顺装”。 例6:下列句中没有宾语前置现象的一句是(  ) A.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B.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C.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 D.彼且奚适也 (《逍遥游》)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句式的能力。A.是主谓倒装,按现代汉语习惯,应为“汝之不惠甚矣”。B.“不余欺”即“不欺余”,是宾语前置。C.“弗之怠”即“弗怠之”,是宾语前置。D.“奚适”即“适奚”,是代词宾语前置。代词宾语前置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B、C两项;其二是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D项。 答案:A 例7:下列各句中没有定语后置现象的一句是(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荀子·劝学》) B.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 (《勾践灭吴》)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烛之武退秦师》) D.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饣甫也 (《勾践灭吴》) 解析:本题考查辨识文言句式的能力。A.“爪牙之利,筋骨之强”意为“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之”是定语后置的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