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信 用 第二章 目录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节 高利贷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四节 信用的内容与形式 第五节 国际信用 第六节 股份公司 第七节 信用缺失与建立市场经济的信用秩序 第二章 信 用 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 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字中,如果是讲道德规范、行为规范,是一个“信”字; 如果讲的是经济范畴,与之相当的是“借贷”、是“债”,等等。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什么是信用 2. 作为一个经济范畴的信用,是借贷行为的集合。 借——以归还为义务的取得; 贷——以收回为条件的付出。 3. 贷者之所以贷出,是因为可以取得利息;借者之所以可能借入,是因为承担了支付利息的义务。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1. 逻辑推论,私有财产的出现应是借贷关系存在的前提条件。 2.其所以出现这种行为,显然是为了满足在不同所有者之间以不改变所有权为条件的财富调剂的需要。 第二章第一节 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信用的产生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3. 信用与货币,它们之间自古以来就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如货币借贷。 但无论是货币,还是信用,却很难从逻辑上推导出谁应成为谁的前提条件。 第二章 信 用 第二节 高 利 贷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高利贷的特点 1. 极高的利率是界定高利贷的基本特征。它广泛存在于古代; 2. 现今,在最发达的国度中也并未销声匿迹。 在现代经济中,银行体系的利率是标准;极大地高于银行体系水平的借贷,通常视为具有高利贷性质的借贷。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畸高利率存在的条件 1. 就借者说,关系身家性命,无讨价还价的余地(为挥霍,也不怕利率高); 2. 贷者不是慈善家,是追逐回报的经济人: ——向这方面贷放的货币有限,奇货可居; ——极高风险的补偿……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对高利贷的态度 1. 西方历史上的主流:道德上视之为罪恶;政策上的取缔。 2. 中国历史上的主流:谴责贷者;救助借者;但却没有从根本上反对借贷。 第二章第二节 高利贷我国的民间借贷 1. 当前的民间借贷是否是高利贷? 2. 当现代的信用体系尚不足以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借贷需求时,民间借贷的存在不可避免; 蔑视、谴责,否定不了它的存在;简单禁止必将是禁而不止。 3. 应取的对策。 第二章 信 用 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 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债权债务关系覆盖整个经济生活 1. 在商品货币关系下,经济行为主体的经济活动都时时伴随着货币的收收支支: 收大于支——盈余;收不抵支——赤字。 2.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盈余,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负债; 任一经济行为主体的货币收支赤字,都同时意味着对应经济行为主体的资产。 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部门的划分及其一般的盈余/赤字规律 将具有相同经济活动性质的经济行为主体分别归类,划为部门;一般划为 5 部门: ⑴ 个人部门; ⑵ 企业部门; ⑶ 政府部门; ⑷ 国外部门; ⑸ 金融部门。 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关系中的个人 1. 把所有的个人作为一个整体,几乎在任何国家中,通常是大多数年份盈余,从而是货币的主要贷出者。 2. 个人货币收入与个人可支配货币收入。 3. 可支配货币收入分割为消费与储蓄的规律: “预算约束”与“跨时预算约束”。 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关系中的其他经济行为主体 1. 信用关系中的企业:资金融入者; 2. 信用关系中的政府: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3. 国外部门——盈余赤字互见; 4.信用关系中的金融机构:作为媒介的,它们有自身的经营收支,或盈余、或赤字。但作为金融媒介,它们还有资金聚集和运用的债权债务对比;这是调剂资金功能的反映。 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资金流量分析 1. 从货币收支的盈余或赤字的角度建立分部门的数量模型,并据以进行统计分析。 2. 模型依据的恒等式: Y = C + I + X-M 第二章第三节 信用活动的基础资金流量分析 3. 资金流量模型: 第二章 信 用 第四节 信用的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