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啊,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母亲! 七子之歌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简介 闻一多(1899—1946),本名 家骅,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 主战士。1899年生于湖北省浠水 一个“世家望族,书香门第”。五四 运动时在北京清华大学读书时即 参加学生运动。1922年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后来研究文学。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青岛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 1943年后,因目睹蒋介石反动政府的腐败,奋然而起,积极参加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斗争。1945年7 月15日被特务暗杀。 青岛闻一多像 清华大学校园内闻一多像 云南大学的闻一多塑像 —— 集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三重人格”于一身 诗人 新诗集《红烛》《死水》是现代诗坛经典之作。 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了组诗《七子之歌》,表达了深挚的爱国之情。 学者 1932年到清华任教后,开始全力专攻古典文学。学术著作有《神话与诗》《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古典新义》等。他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成“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民主战士 他一身正气,抗战蓄髯八年。1943年以后,面对国民党统治的日益腐朽,拍案而起,走出书斋,投身到反对独裁、争取民主的革命洪流中去。1946年7月15日,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刺杀身亡。 闻一多 地壳 校补 赫然 函寄 漂白 衰微 卓越 深宵 钻探 锲而不舍 兀兀穷年 警报迭起 潜心贯注 迥乎不同 慷慨淋漓 气冲斗牛 无暇顾及 目不窥园 仰之弥高 炯炯目光 沥尽心血 wù jiào jiǒng jiǒng piǎo xiá xiāo 读一读 qiào mí hán dǒu qián zhuó qiè zuān lì hè kuī dié shuāi kǎi 学 者 革命家 写《唐诗杂论》 写《楚辞校补》 起稿传单 大会演说 说了就做 敢说敢做 言行一致 口的巨人行的高标 做了再说 做了不说 (1-7) (8-18) (19-20) 参加游行 写《古典新义》 ? 闻一多先生的事迹很多,作者为什么只选取这六件事? 闻先生一生经历复杂,著作繁多,可以记述的事很多。作者从大量材料中只选取了六件事,可见作者所选材料,讲究典型性,以少胜多;六件事根据表现的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他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 我从 (句子或词语)看出 闻一多具有 的精神。 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说、怎样做的?他身上有着怎样的精神? 我从 (句子或词语)看出 闻一多具有 的精神。 毛泽东赞扬闻一多: 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 ——《别了,司徒雷登》 为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取得累累硕果。 锲而不舍,沥尽心血 投身民主运动,做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 无所畏惧,视死如归 变化原因:对社会认识的变化 前期: 后期: 变化: 共同点: 探究课后练习一的问题 从学者到斗士 言行一致 始终如一 大师笔下的大师 巨人心中的巨人 有的人活着 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 他还活着 —臧克家《有的人》 臧克家简介 臧克家(1905-2004),诗人,从小受家庭影响,喜欢古典诗歌和民歌。1932年开始写新诗,以一篇《老马》成名,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我们学过了他的诗作《有的人》。 臧克家 朱自清:从臧克家开始,我们才有了有血有肉的以农村为题材的诗。 茅盾: 臧克家是当时青年诗人“最优秀中间的一个”。 ——从“农民诗人”,走到“诗坛泰斗”。 2000年1月 获首届“中国诗人奖──终生成就奖”。 2003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