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史部文献 梁启超《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于各种学问中,惟史学为最发达;史学在世界各国中,惟中国为最发达。”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 周代,中央设“太史”一职,掌管天文历法和为国君记言记事 。 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 “史”字最初是指史官。 君举必书、直书其事 《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大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大史尽死,执简以往。闻既书矣,乃还。 《三国志》:“(孙)皓欲为父和作纪,(韦)曜(昭)执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渐见责怒。……皓每飨宴,无不竟日,坐席无能否率以七升为限,虽不悉入口,皆浇灌取尽。曜素饮酒不过二升,初见礼异时,常为裁减,或密赐茶荈以当酒,至於宠衰, ……皓以为不承用诏命,意不忠尽,遂积前后嫌忿,收曜付狱。” 《贞观政要·直谏》:隋通事舍人郑仁基女年十六七,容色绝姝,当时莫及。唐太宗将其纳入后宫,聘为充华。诏书已出,策使未发。魏征闻其已许嫁陆氏,乃进谏劝阻:“君举必书,所愿特留神虑。” 宋太祖:“汝怀齿,欲讼我耶?” 大臣:“臣不能讼陛下,自当有史官书之。” 朱敬则《十代兴亡论》 唐朝宰相韦安石:“世人不知史官权重宰相,宰相但能制生人,史官兼制生死,古之圣君贤臣所以畏惧者也。” (一)编年体史书 以时为纲。以《春秋》为起始,以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为代表。 司马光《资治通鉴》 司马光依照《春秋》的做法,与范祖禹、刘恕等人,历时19年,编写而成,目的在于“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借鉴史实作为治理当今的明鉴。全书共294卷,300多万字,记载从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一直到公元959年(宋朝建立)的历史,共计1362年。 司马光《资治通鉴》 元·胡三省:“为人君不知《通鉴》,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致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乃如用兵行师,创法立制,而不知迹古人之所以得,鉴古人之所以失,则求胜必败,图利而害,此必然者也”。 (《资治通鉴·音注》)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资治通鉴》说:“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 梁启超在其《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一书中说: “此为编年政治史最有价值之作品,虽卷帙稍繁,总希望学者能全部精读一过。” 南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李焘从1143年开始编纂,历时四十年,于宋孝宗淳熙十年(1183年)完稿。1063卷,687册。 记录了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126年的历史。 清人朱彝尊认为:“宋儒史学以文简为第一,盖自司马君实、欧阳永叔书成,犹有非之者,独文简(李焘)免于讥驳。” 清代毕沅《续资治通鉴》 (记录了从公元960年到公元1368年的历史) 谈迁《国榷》 明末清初,谈迁(1594-1658),从27岁开始,用二十多年时间,六易其稿,写成明代编年史《国榷》,共500多万字。 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108卷,6册)。 (二)纪传体史书 以人为纲,穿插史实,并用专章记载典章制度 ,始于司马迁的《史记》 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今陕西韩城人。历时约20年,撰成《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原称《太史公》,又称《太史公书》、《太史公记》,三国以后才有此名。 《史记》全书共130篇,526500字。从黄帝写到汉武帝,分为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东汉班固著《汉书》,沿用《史记》体裁,而改“书”为“志”,并世家入列传,分为纪、表、志、传四部分,专记西汉一代历史。 正史 “正史”意为最重要、最正规、居群史之首的史书。 今天我们所说的“正史”,是特指由清乾隆帝诏定的从《史记》到《明史》的24部纪传体史书(即二十四史),凡3294卷,约4000万字。 前四史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十三史 史记、汉书、後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北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 十七史 十三史外加李延寿《南史》、《北史》、欧阳修《新唐书》、《新五代史》 二十一史、二十二史 十七史外加元·脱脱《宋史》、《辽史》、《金史》、宋濂《元史》。 二十一史外加张廷玉《明史》 二十四史 司马迁《史记》 班固《汉书》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 西晋·陈寿《三国志》 唐·房玄龄等人《晋书》 南朝梁·沈约《宋书》 南朝梁·萧子显《南齐书》 唐·姚思廉《梁书》、《陈书》、 北齐·魏收《魏书》、 唐·李百药《北齐书) 唐·令狐德棻《周书》 唐·李延寿《南史》《北史》 唐·魏征《隋书》 五代刘昫等人《旧唐书》 宋·欧阳修等人《新唐书》 宋·薛居正的《旧五代史》 宋·欧阳修等人的《新五代史》 元·脱脱等人《宋史》《辽史》《金史》 明·宋濂等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