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基本规律.pptVIP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各器官、各系统之间的功能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同时,人体生活在经常变化的环境中,环境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体内的各种功能。这就需要对体内各种生理功能不断作出迅速而完善的调节,使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实现这一调节功能的就是神经系统。 第三章 中枢神经系统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对运动机能的控制和调节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 第四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机能 第一节 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规律 一、神经细胞 (一)神经元(neuron) 1.基本结构: ⑴ 胞体:接受、整合信息部位 ⑵ 树突:接受、传导信息部位 ⑶ 轴突始段:产生可传导信息(AP)部位 ⑷ 神经纤维:传导信息(AP)部位 ⑸ 末稍:递质释放部位 2.神经元的机能分类: 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 中间神经元(联合神经元) 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 3.基本功能: ⑴感受刺激→兴奋或抑制 ⑵整合、分析、贮存信息 ⑶传导信息或分泌激素 4.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⑴完整性: ⑵绝缘性:兴奋传导是局部电流在一条纤维上构成 回路 + 各纤维间存在着结缔组织。 功能的完整性:如应用麻醉药,麻醉区离子跨 膜运动受阻,兴奋传导障碍 结构的完整性:如损伤或切断兴奋传导障碍 ⑶双向性:局部电流可沿神经纤维向二个方 向构成回路。 ⑷相对不疲劳性:比突触传递耗能少。 ⑸不衰减性:是以不断产生新的AP的方式进 行的,而AP的产生是“全或无”的。 5.神经的营养性作用和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⑴神经的营养性作用: ①功能性作用: N元通过传导AP→递质释放→调控所支配组织的功能活动; ②营养性作用: 通过N元合成、轴浆运输、末梢释放营养性因子,持续地调整所支配组织的内在代谢活动。 如:切断运动N→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合成↓、蛋白质分解↑,肌肉逐渐萎缩; 将N缝合,经N再生→所支配的肌肉内糖原与蛋白质合成↑,肌肉逐渐恢复。 如:持续用局部麻醉药阻断AP传导,并不能使所支配的肌肉发生内在的代谢改变。 结论: 神经的营养性作用与AP无关,而与营养因子有关。 ⑵支持神经的营养性因子 已从神经所支配的组织和星形胶质细胞,发现并分离到多种神经营养性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NGF) 脑源性神经营养性因子(BD-NF) 神经营养性因子3(NT-3) 神经营养性因子4/5(NT-4/5) 作用机制: 神经营养性因子→N末梢的特异受体(TrKA、TrKB、TrKC受体)→N末梢摄入→轴浆运输(逆流方式)→胞体→促进N元生长发育。 (二)神经胶质细胞(neuroglia) 1. 分类: ⑴周围神经系统: 施万细胞、卫星细胞 ⑵中枢神经系统: 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 小胶质细胞 2.基本功能: ⑴支持作用 ⑵隔离及绝缘作用:限制K+和递质扩散 ⑶摄取化学物质作用:摄取GABA ⑷分泌功能:施万细胞分泌Ach ⑸修复和再生作用 ⑹神经系统的发育:为神经元的发育和形成提供支架 (7)营养功能 二、兴奋传递的方式 突触(synapse):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他细胞相接触的部位。 类型:化学突触传递 电突触传递 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一)化学突触传递 1.突触的分类: ⑴接触部位: 轴-胞突触 轴-树突触 轴-轴突触 树-树突触 (2)结合形式: 包围式 依傍式 (3)机能活动: 兴奋性 抑制性 2、突触结构: ①突触前膜:递质、受体 ②突触间隙:宽约10-50nm, 水解酶 ③突触后膜:受体、离子通道 3.化学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 通透性↑ Cl-(主) K+ 通透性↑ Ca2+内流:降低轴浆粘度和 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位 IPSP EPSP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突触前轴突末梢的AP 突触小泡中兴奋性递质释放 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 突触后膜离子通道开放 Na+(主) K+通透性↑ EPSP Na+内流、 K+外流 ①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