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笔记历史上滇池水运的兴衰.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滇池笔记历史上滇池水运的兴衰

滇池笔记:历史上滇池水运的兴衰 编者按:滇池,是长江上游金沙江支流上的一个高原湖泊,位于云南省省会昆明西南。滇池又名昆明湖,古称滇南泽,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池,在县(晋宁)西北,周三百许里,上广浅狭,但如倒流,故曰滇(颠)池。” 滇池是昆明文明发祥地之一,古滇池水域面积为1000平方公里,水面高程是1940米以上,比今湖面约高50米。南北向长68公里,湖岸线长520公里。在数千年的岁月里,滇池一直水运发达,为云南地区的繁荣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滇池水运的萌芽 追朔起源,远在更新世中期,滇池周围就有人类活动的遗迹。在滇池东北岸的呈贡龙潭山发现的古人类颅骨化石,据判断与北京猿人同一时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滇池附近的石寨山和与之稍远一些的星云湖畔的李家山出土的原始鱼钩、石镞和鱼网坠,都是石器时代人们在滇池等水域从事水上捕猎活动的见证。由于滇池水域宽阔,当时捕鱼手段及辅助工具不再单一,人们已会编织渔网、剽木为舟、到湖中张网埔鱼,鱼网坠的出土就是见证。 从1975年晋宁石寨山出土的西汉文物中,铜鼓上铸刻着引人注目的船的图像。铜鼓四晕上有大小木船六只,“每船有裸体羽人二至四人”。五晕上“有二羽人相背而坐,两船左右端各有一羽人,作边走边舞”,这应该是古滇人从事水上航运的开始。 蜀汉时,公元225年诸葛亮出师南征,“五月渡泸水”(金沙江),七擒孟获到达滇当地区。诸葛平定南中,改益州郡为建伶郡,郡治移驻今曲靖。晋时,又在滇池地区建置晋宁郡。两晋至隋唐初,滇池地区经历了四百多年的大姓统治,史家描述当时云南大部份地区仍处在“部落支离”、“首领星碎”,边远地区则“种族多不可记。”邻近部落间时常发生掠夺性战事,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唐宋时期滇池水运 唐代南诏奴隶制政权崛起于洱海地区后,随即向东扩张,南诏王阁罗凤于唐广德元年亲至昆州(今昆明)巡视,盛赞此地“山河可以作藩屏,川陆可以养人民。”即命其子凤伽异于永泰元年在昆明城区筑拓东城,后改称善阐府城,为南诏之“东京。” 宋时大理国农奴制政权时期,善阐府领今昆明、呈贡、晋宁等地。此时,滇池地区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环滇池地区除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外,与内地的贸易大有增加,善阐府成为当时重要的商贸集散地,同时也带动了当地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并出现了一批独立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由此而来,一个新兴的工商业城市出现在滇池之宾。 那时,滇池周围也出现了一些以渡口命名的地名。如元晋祥撰《创建官渡妙湛寺碑记》记载:拓东演习高生世,常乘舟至“云水杳霭”的涡洞之乡,绳船于渡头,命之“官渡。”今官渡镇曾是滇池水上要津,曾有“官渡渔火”之胜景,而今“渡口”已与滇池相离甚远,这是滇池水域在人类活动和自然退化双重作用下的必然结果。据方国瑜先生考证,高生世的年代应在十二世纪后期,即宋时大理国后期,距今已有八百年。 元时滇池水运兴起 到了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于宋宝元年率师强渡金沙江,攻占大理国,紧接着又命大将兀良合台于次年进取“城际滇池,三面环水,既险且坚”的善阐城,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称昆明县,为中庆路首府,即为云南行省驻地,从此昆明继晋宁、大理之后成了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元时昆明还有“押赤”、“鸭池”和“雅歧”等地名。 当时滇池水位很高,滇池的大小船只可常年航行到云津桥,由滇池沿岸的晋宁、呈贡、昆阳、海口等地驶来的船只,满载着滇南、滇西各地的土特产、粮食,经滇池到云津码头。沿湖还有金沙、安江、高峣、昆阳、西门、土坝、九甲、灰湾、海口、呈贡等10个码头和渡口,长期以来,它们组成了滇池上的运输网。 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必将促进滇池地区商品经济的流通,竟管当时的商品流通是在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条件下低层次的交换和流通,但他必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滇池水运的发展,不仅船支数量增多,而且出现了许多繁华码头。元时王升(1284~1353年)在其《滇池赋》中就生动地描绘了当时昆明城东南云津码头(今德胜桥一带)的繁忙景象。诗中写道:“千艘蚁聚于云津,万舶蜂屯于城垠,致川陆之百物,富昆明之众民”,这在一个内陆边疆多民族的省会,是何等壮观的景象。 当时,人们生产、生活对水运的依赖超过了今天。这是因为,当时陆路运输主要靠人背马驮,道路条件极为艰险,多费时日,时常晴通雨阻,而且运力缺乏,运输成本也极高,再加道途不靖,多有意外损失,对小本经营者来说,水运无疑是较为便捷、安全、经济的选择。 宋元时期,昆明还是一个“三面环水”的滨湖城市。往来滇池及周围江河中的船支,可终年船行直达云津等码头,而云津则又是个理想的水陆码头。除此之外,沿湖还有其它众多渡口、码头,其中以金砂渡、安江渡、高嶢渡、昆阳渡为最重要,它们不仅把沿湖地区和昆城市联系起来,而且是滇西、滇南一带物资经滇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2017l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