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析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
探寻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逻辑刘明兴(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教授) 田志磊(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后)人们对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判断往往存在差异,观点的交锋常常十分激烈。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中职课题组在过去半年中,对全国东中西四个省三十个县市进行了覆盖近百所中职学校的调研,研究者不仅见到了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有力推动了当地产业升级的中职学校,也见到了人去楼空、奄奄一息的县职教中心;不仅见到了濒临倒闭、毫无生机的民办中职,也见到了欣欣向荣、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制中职学校。调研使研究者认识到,中职教育的现状比其他类型和层级的教育都更为复杂。在各地不同的发展环境中,中职学校提供着多样化的教育功能,形成了不同的发展模式。“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理解纷繁复杂的现状,需要跳出对于中职教育的刻板印象,探寻中职教育发展背后的逻辑。一、中职教育的供求:逻辑起点地方政府的中职教育发展意愿来源于三个不同的因素:中央政府考核、本地产业劳动力需求、居民教育需求。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普职比大体相当”和“每个县办好一所职教中心”的政策目标,此后的政策也在不同程度上延续了这一政策目标。教育行政系统据此建立的问责制度,成为地方政府举办和维持中职学校的重要原因。相比政府“看的见的手”,市场供求这只“看不见的手”在中职教育发展中如何发挥作用,取决于当地政府与产业、企业的关系。一般来说,产业集群、大企业的需求更容易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职业教育政策,与招商引资项目相关的用人需求也更容易得到政府的响应,而本地中小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则较难直接影响政府决策。老百姓的教育需求一般难以直接影响地方政府的教育供给意愿,但是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老百姓的教育需求会通过“用脚投票”机制发挥作用——如果本地中职教育的类型或者质量无法满足老百姓需求,老百姓会选择跨地区就读或者外出务工。在中部某调研省,2013年中职学生跨省流动占3%(外省流入该省),地市内跨区县流动(主要是从县域流向地级市市区)占到40%,跨地市流动占25%,流动就读占到中职教育的大多数。上述激励在各地的情况很不相同。例如,在东部地区,本地产业用人需求和居民教育需求是地方政府中职教育供给的“双驱动”。部分县市甚至出现了能够收取“择校费”、录取分数超过普高的中职学校。这样的优质中职学校通常和本地产业紧密联系、在本地劳动力市场上建立了良好声誉,而且本地产业能够提供具有足够吸引力的就业岗位。在中西部地区,中职教育与本地产业的内在联系较弱,大部分中职毕业生并不在本地就业而是升学或者流向东部沿海或流向内地大中城市,上级政府考核成为中西部中职教育供给更为主要的原因,甚至是相当一部分农业县还有中职学校存在的原因。比如,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省制定了明晰的规则对各县市职业教育发展进行考核,部分县的职业教育甚至成为“书记工程”。为了承接东部沿海的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的职业教育配套也在改善中,受引资企业要求投入专项资金提升相关专业办学条件的情况并不罕见,企业需求所扮演的角色正逐渐提升。二、中职教育的两大主要功能从学生培养目的的角度来说,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实际上主要具有两大功能,即就业前教育和升学教育,而后者在人们的讨论中往往被忽视。就业前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直接就业,学校给予学生的主要是就业所需要的技能训练;而升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毕业后升入高职甚至是本科院校,学校要让学生为参加相应的升学考试以及未来的课程学习做好准备。各地中职学校在这两种功能上的侧重不一样。办好就业前教育,需要双师型师资、昂贵的实习实训设备、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环境以及深度的校企合作,成本较高。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这些毕业生不愁就业;但是,从预期收入、劳动环境、发展前景、社会地位等方面来说,中职毕业生毕竟比不上高等院校的毕业生,这类教育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不具有吸引力。升学教育满足了部分渴望接受高等教育、支付能力有限而又面临当地普通高中学位不足情况的家庭的教育需求。长期以来,中职学生升学的主要渠道是对口高考,一种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为满足中职学校学生深造需要、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而设立的考试制度。近年来,随着中高职衔接和职业教育立交桥的搭建,中职教育的升学渠道得到了拓展。不过,高校扩招之后,高职高专升学吸引力逐年下滑,本省对口高考的本科指标数量对于升学教育的吸引力有着决定性影响,直接决定提供此类教育服务的中职学校的生存空间。例如,在课题组调研的某省,中职的对口高考本科指标全省超过2000人,升学教育因此成为该省县域中职学校的主要功能。而在另一个调研省,对口高考本科指标不足200人,在该省就很少看到以升学教育为主的中职学校。就各类中职学校来说,中专学校由于办学传统和资源禀赋的优势,一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