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G7高温高压气井完井工艺浅析.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BG7高温高压气井完井工艺浅析

超稠油降粘技术研究与现场应用 陈昭伟[1]高成稳[2] ( [1]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 青岛 266000. [2]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山东 东营 257231) 摘要:针对三合村油田超稠油(原油密度1.0722g/cm3;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00000mPa?s。)举升及输送的问题,开展了加降粘剂、掺水、掺稀油等降粘工艺研究,并对降粘输送流程进行了优化,确定了套管掺本区自产稀油降粘工艺。截至2015年12月三合村油田投产油井5口,平均日油5.6t/d,日液10.4t/d,生产运行平稳。实现了垦西超稠油的经济性开采,为该块和其他类似区块的井筒降粘提供借鉴。 关键词:超稠油;降粘工艺;井筒掺稀 引 言 三合村油田沙三段,平均埋深达2300米,油藏埋藏深,储层物性差,原油粘度高,注汽压力高(26MPa),注汽热焓低。原油密度1.0722g/cm3,50℃时地面脱气原油粘度200000mPa?s。,属于深层超稠油。超稠油在室温条件下呈半固态形态,流动性极差,举升、集输十分困难。目前常用的掺水、加热、加降粘剂等效果不理想,且运行成本较高,开展了降粘工艺研究,确定了套管掺本区自产稀油降粘工艺。现场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垦西油田超稠油降粘工艺研究 1.1加热降粘分析 升温是利用了超稠油粘度对温度极为敏感的特性,加热降粘从根本上来说是可行的,而且加热法是传统的降粘方法,也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1]。室内对三合村油田超稠油进行粘温曲线测试,实验表明:温度低于80℃超稠油粘度急剧上升,失去流动性。其粘度受温度影响显著,温度每升高10℃原油粘度降低一半,表明原油粘度对温度的敏感性强。但三合村油田超稠油90℃粘度仍超过10000mPa.s,可见单一采取加热降粘要求温度高(需超过80℃),现场实施难度较大。 1.2掺水降粘分析 掺水降粘技术是将热水与泵内原油混合后形成水包油乳化液,加热后井口产出液温度达到50-70℃,从而达到降粘抽稠目的[2]。室内进行了三合村油田超稠油掺水降粘实验。室内研究发现:由于三合村油田超稠油粘度高,80℃条件下,掺水后油水明显分离,原油粘度无明显改善。结果表明:针对三合村油田超稠油,掺水无法满足降粘输送需求。 1.3化学剂降粘研究 向稠油中添加降粘剂,利用降粘剂改善沥青质的分子聚集状态,使沥青质在原油体系中分散程度增加,从而改善原油的流动性[3]。油田常用稠油降粘剂主要分为油溶性降粘剂和水溶性降粘剂两类,室内选用了几种现场常用降粘剂进行降粘效果评价。 由于原油粘度高,严格按照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实验无法进行,室内实验提高了降粘剂加药浓度以及实验温度(标准加药浓度为0.3%,实验温度为50℃)。实验过程中发现,加入降粘剂以后,温度低于80℃条件下,油水分离明显,不能实现有效地分散降粘;降粘剂用量高,所需温度高,降粘效果一般,可见常规加入降粘剂降粘方法无法满足现场降粘开采及输送的需求。 1.4掺稀降粘研究 掺稀油降粘法是指在稠油中掺加粘度低的稀油或石化中间产品实现降粘的一种方法 [8]。在一般情况下,掺入稀油的密度和粘度越小,降粘效果越好;掺入的稀油量越大,降粘作用愈显著;稠油与稀油的混合温度越低,降粘效果越好。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混合温度应高于混合油凝固点3-6℃为宜,否则降粘效果反而变得不好[4]。 考虑地面管汇输送及单井拉油两种方式,室内选用距离三合村油田较近的垦西外输稀油及垦626稀油分别进行了掺稀降粘实验,实验结果见表1、2。 表1三合村油田超稠油掺垦西联外输稀油粘温评价 掺稀比例 粘度(mPa.s) 三合村油田超稠油 垦西外输稀油 70℃ 80℃ 1 0 85382 41891 1 0.5 5259 2859 1 1 1160 799.8 1 2 459.9 359.9 表2三合村油田超稠油掺垦626稀油粘温评价 掺稀比例 粘度(mPa.s) 三合村超油田稠油 垦626稀油 70℃ 80℃ 0 1 60 36 1 0.5 5460 3650 1 1 500 360 1 2 190 150 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垦119井超稠油与稀油混掺后降粘效果明显,在70℃条件下,稀油比例1:1时,与垦西外输稀油混掺后粘度为1160mPa.s; 与垦626稀油混掺后原油粘度降至500mPa.s,都可以满足稠油输送及处理要求,但掺垦626稀油效果更好。 2 垦西油田超稠油降粘工艺优化及现场应用 根据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进行了稠油降粘工艺优化,确定采用垦626块稀油掺稀降粘,先将稀油加热至90℃,采用套管掺稀油降粘,稠、稀油进入井筒后在泵的抽吸、搅拌作用下充分混合,提高降粘效果,同时井筒举升得到较好改善(见图1)。 图1 K119井超稠油降粘输送工艺改进流程图 该降粘输送工艺具有以下优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