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哲学:两汉儒、道两家思想及其内在转化
兩漢儒、道兩家思想及其內在轉化
講者:陳福濱
思想家對於古經典籍的反省解析,我們可將其視之為一種創造的過程,而每一次所作的思想反省或多或少地都可以創造出新的詮釋。蓋因經典經由學者的刪定後,就形成為人類文化中的一部分,而造成經典具有其本身的自主性;正因為如此,古經典籍才能為不同時代的不同學者所理解,並帶來許多新的詮釋。新的詮釋不僅具有創新與突破的意義,同時也含有批判與反傳統主義的能力,它不但影響了學術領域,同時也影響到學術以外的領域;學術上的創新過程,帶有辯證的性質,通過這個過程,我們可以將思想的傳承加以分解或重建;而在每一次思想轉化的過程中,都埋藏了另一次突破與創新的可能性。此次報告的內容主要是針對兩漢儒、道兩家思想在此一時期的發展,以及他們所關注的問題,並能從思想脈絡的走向上解析從先秦至兩漢儒、道兩家思想的內在轉化。
一、兩漢儒家思想及其內在轉化
(一)天道思想與天人關係:天道觀是指對天地萬物的形成、運行以及其相互關係所持的根本觀點,此觀念往往決定一位哲學家的思想方向;而漢代由於天人之學的發展,使得天道論成為漢代哲學家的重要課題。綜觀兩漢自從董仲舒治《公羊》,明天人相感之說,以為天是有意志的,與人的意識相感應;大小夏侯、眭孟、京房、翼奉、李尋、劉向等人都推演其說;儒家到了此時,內部起了質的變化,披著巫祝圖讖的外衣,把天說得太神秘而落於陰陽災異的思想系統中,而此種理論自漢武帝時起至光武帝時止,一直支持了一百多年,才有了小小的反動;即鄭興、尹敏、揚雄、桓譚一班人,批判災異、圖讖;及至王充,用道家自然主義攻擊此天人感應說,致使中古哲學史上揭開大的波瀾。
(二)人性思想與道德倫理:人性論是中國哲學中一個十分突出而重要的問題,它一直吸引著哲學家們的關切與興趣,爭論激烈,異說紛繁。而這樣的問題之所以受到關注,蓋因中國文化在開端處的著眼點是在生命,由於重視生命,關心自己的生命。因此,對於心與性的研究,亦從人的生命出發。再者,中國人認定人的價值乃源出於天,而實現則落在心性之中;因此,中國人的人性論,不僅是從人本身來解釋人的本質或存在和價值問題,也同時討論宇宙論以及人和自然界的關係問題;而從人性做出發,所涉及到的道德修身、社會倫理和教育的理論與設施,也就成為中國哲學中的重要課題。
(三)命論思想與形神關係:由於漢代天人感應、災異圖讖思想盛行,秦漢方士倡言神仙怪誕、長生不死之論,於是思想家們就針對此一問題有著一定的反省與批判;揚雄提出「生死自然」有生必有死之必然規律的生死觀;桓譚以「人死如燭滅」來說明「形亡神滅」的思想;王充直接承繼桓橝的形神觀,主張「生無不死」、「人死不為鬼」的理論,全面地批判當世得道成仙、長生不死和人死為鬼的迷信觀念。至於論「命」,王充主張命由「稟氣而成」、「氣成形立」,人一生命運之吉凶、禍福、窮達、貧富,皆為初稟之氣所決定,而非人之善性潔行所能改變,於是形成了徹底命定論的思想。
(四)歷史哲學與政治哲學:兩漢思想家承襲儒家傳統,歷史意識強烈;因此,在對歷史作反省的同時,就產生了若干歷史哲學的概念。因著秦、漢大一統,「五德終始」的歷史觀符合改制的迫切需要,影響深遠;而董仲舒的歷史哲學就是在此背景下產生,他認為「四法如四時,然終而復始,窮則返本。」、「有三而復者,有四而復者,有五而復者,而九而復者。」於是提出了「三統、三正」的歷史觀;揚雄則在《太玄》一書中,提出「道有因有革」,肯定「歷史變化」的歷史觀;王充主張「昌衰興廢皆天時」、肯定「歷史是進步」的歷史觀。至於論及政治,漢儒大抵皆主以仁德為政,重教化、明法度、尚賢養士、考名責實的政治思想,接受儒家之傳統觀念,以政治生活為道德生活的延長,以理想人格作為理想政治的條件,以仁政愛民遵行禮樂教化為功。
二、兩漢道家思想及其內在轉化
(一)黃老之學與道家思想:「黃老」之名稱,漢以前未有,《韓非子》書中雖有〈解老〉、〈喻老〉二篇,其學固涉於「老」者,然絕無所謂「黃」者。黃老之名聯稱,則起於漢初。《史記?外戚世家》曰:「帝及太子諸竇,不得不讀《黃帝》、《老子》。」〈老莊申韓列傳〉曰:「韓非者……喜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孟子荀卿列傳〉曰:「慎到,趙人。田駢、接子,齊人。環淵,楚人。皆學黃老道德之術。」〈樂毅列傳〉曰:「樂臣公善脩黃帝、老子之言。」〈田叔列傳〉曰:「叔喜劍,學黃老術於樂臣公。」〈日者列傳〉褚先生曰:「夫司馬季主者,楚賢大夫,遊學長安,通《易經》;術《黃帝》、《老子》。」黃老思想淵源甚廣,有淵源自老莊之「自然無為」、「清靜簡約」、「守柔不爭」、「以慈以儉,不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有淵源自黃帝者,《論衡?自然篇》:「黃者,黃帝也。」據《漢書?藝文志》載「道家類」有《黃帝四經》四篇、《黃帝銘》六篇、《黃帝君臣》十篇、《雜黃帝》五十八篇、《力牧》二十二篇,此皆託名黃帝,而實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