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的结构性质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DOC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的结构性质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的结构性质 -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 北京大学 陆俭明 提要 “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该分析为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语法学界一直有不同的看法。 本文将运用最近郭锐(2002)所提出的“语法动态性”理论和詹卫东(1999)关于“广义配价模式” 的理论来进一步解释、说明将“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分析为双宾结构的可取性,并对这类双宾 结构内部的动词和语义关系作了更细致的描写,同时说明这类双宾结构从本质上说,跟“给了他三个 苹果”还是有区别的。 关键词 单宾结构 双宾结构 领属关系 语法的动态性 §1. 先前的论证所遇到的挑战 “吃 (了)他三个苹果”,这是一个单宾结构还是一个双宾结构?语法学界意见不一。按“单宾结构”说,认为“他三个苹果”只能被分析为表示领属关系的偏正结构,它作“吃(了)”的宾语;按“双宾结构”说,认为“他三个苹果”可以不分析为偏正结构,而将“他”分析为“吃”的与事宾语,“三个苹果”分析为“吃”的受事宾语。 我在《关于语义指向分析》(陆俭明2000)一文中指出,语义指向分析可以为“双宾”说提供一种新的分析角度——利用“总共”、“一共”一类副词在语义指向上的特点,说明把“吃了他三个苹果”分析为双宾结构也是可取的。具体论证过程是: 1.“总共”、“一共”在语义指向上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它作状语时所指向的成分一定是个数量成分,而在这个数量成分之前,不能带有限定性定语成分,包括表示领属关系的定语。例如: 总共/一共三个苹果 (*总共/一共红的三个苹果) (总共/一共三个红的苹果) 墙上总共/一共贴了三幅画 (*墙上总共/一共贴了齐白石(的)三幅画) (墙上总共/一共贴了三幅齐白石的画) 2.“给了他三个苹果” 这是大家都公认的、最典型的双宾结构,而“总共/一共”可以修饰这种双宾结构。例如: 总共/一共给了他三个苹果 这是因为其中的“他”跟“三个苹果”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换句话说,“他”并不是“三个苹果”的定语成分,而是一个独立的宾语成分。 3.“总共/一共”同样能修饰有争议的“吃了他三个苹果”。例如: 总共/一共吃了他三个苹果 这说明,“吃了他三个苹果”里的“他”和“三个苹果”,虽然从语义上看彼此有领属关系,但从句法上看彼此没有直接的句法关系。因此,“他三个苹果”可以不看作偏正结构,“吃了他三个苹果”有理由可以分析为双宾结构。 以上论证,一般认为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去年十月我在教学过程中有位学生举出了下面一个实例,向上面我们所作的论证提出了挑战: 总共/一共修了王家三扇门。 例(5),当然更顺畅的说法应该是“总共/一共为王家修了三扇门”,或者说“总共/一共帮王家修了三扇门”,但经调查例(5)的说法也还是可以接受的。按前面讲的论证思路,例(5)里的“修了王家三扇门”也该看作双宾结构,因为它可以受“总共/一共”的修饰;但就一般人的感觉,似不会把它分析为双宾结构。这样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前面的论证有问题,还是说前面的论证没有问题,“修了王家三扇门”也可以分析为双宾结构?如果“修了王家三扇门”可以分析为双宾结构,那末怎么解决一般人的“感觉”问题? §2. 用郭锐的“语法的动态性”理论解释“修了王家三扇门” “语法的动态性”理论是郭锐(2002)最近提出的,这个理论对解决上面所提出的问题很有帮助。什么叫“语法的动态性”呢?郭锐指出,词在句法层面上会产生词汇层面未规定的语法性质,我们把这种语言现象称为“语法的动态性”。先前郭锐(2000)就认为,词语的语法性质应区分为“词汇层面的语法性质”和“句法层面的语法性质”。词语在词汇层面的语法性质,是词语固有的词性,可以在词典中标明;而词语在句法层面的语法性质,是词语在具体使用中产生的,由句法规则控制。词语在上述两个层面的语法性质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例如: 小王有一撮黄头发。 例(6)里的“小王”、“黄头发”在词汇层面是名词性的,在句法层面,即具体在上面这个句子里呈现的也是名词的语法性质。但有时会不一致,例如: 小王黄头发。 例(7)里的“黄头发”就跟词汇层面的词性不一致,它在上面这个句子里,即在句法层面呈现的是谓词性质。 归纳郭锐(2002)所说的语法动态性的种种表现,我们把“语法的动态性”主要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的表现: 一、某词类里的词在语法功能上发生变化。例如区别词,从词汇层面说,它固有的语法功能是只能作定语或跟助词“的”构成“的”字结构(朱德熙1982);但是,有些成对的区别词,如“急性”、“慢性”等,到了句法层面,在一定条件下(含对比意),可以作主语。例如: 肝炎,急性好治,慢性难治。 那柜子,我觉得框式好看。[意味着板式不好看] 二、动词或形容词的论元数(或说“配价数”)发生变化。例如: 张三跑了一身汗。 张三高李四一个头。 例(10)里的“跑”,从词汇层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