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和埃迪卡拉生物群中的Flabellophyton万斌1.PDF

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和埃迪卡拉生物群中的Flabellophyton万斌1.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和埃迪卡拉生物群中的Flabellophyton万斌1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 2015 年8 月,辽宁沈阳 变质含砾杂砂岩、岩屑杂砂岩与砂质板岩、板岩构成的多个层序并夹砾岩的岩石组合,组内产微古植物, 多为一些形状简单个体微小、膜壳较薄、表面较光滑的球形藻类,如 Leiopsophosphaera cf. solidum 、 Zonosphaeridium sp.、Polyporata sp.、Laminarites sp.、Triangumorpha sp.等。 大药菇组主要出露在湘鄂边界地区,在湖北通城县药菇山剖面,大药菇组整合于冷家溪群小木坪组 之上,向上未见顶,其底部可见四套砾岩层组成的沉积旋回,向上条带状板岩增多,砾岩层中砾石分选 差,呈次棱角-次圆状,砾石成分有脉石英、砂岩、硅质岩等,大小0.2–0.5 cm,每一砾岩层内又可分出 密集砾石层和稀疏砾石层,密集者砾石含量高者可达75% 以上,与上下稀疏砾岩层界面截然,组内见较 多黄铁矿或其风化后留下的空洞,普遍发育不完整的鲍马序列。湖北通山县小洞剖面大药菇组整合于冷 家溪群小木坪组之上,平行不整合于南华系莲沱组之下,其底部亦存在数层砾岩层,向上板岩增多,砾 岩层中砾石大小可达10 cm,分选差,常呈次圆-圆状,砾石成分有砂岩、脉石英、板岩以及硅质岩,局 部可见泥砾,砾岩层内发育顺层断续分布的板岩或粉砂质板岩岩块,岩块层理明显,为后期砾岩层所围 限,其自身以及周围砾岩层均有轻微弯曲变形,组内可见不完整的鲍马序列、大型交错层理、小- 中型 包卷层理、递变层理等。在益阳马迹塘以及平江、浏阳地区,大药菇组仅局部可见,保存极少,出露厚 度 50 m,所见岩性亦为一套含砾粗碎屑岩系,与下伏冷家溪群小木坪组呈整合接触。 孙海清等(2009 )通过统计分析组内杂砂岩粒度结构参数,认为大药菇组属海盆下斜坡-海底平原 的海底扇浊流体系沉积,间夹分支水道堆积,是沉积盆地进入萎缩期的沉积响应,为进一步认识大药菇 组构造背景,本文对组内砂岩地球化学图解(Bhatia,1983,1986; Roser and Korsch,1988)进行了分析, 其投点大多落入大陆岛弧区。 虽然有关大药菇组的地层学研究较多,但其的沉积时限、物源等尚不明确,另外,邻近的赣北双桥 山群修水组底部亦存在数层砾岩层(观音阁砾岩),其沉积特征及岩性组合与大药菇组砾岩颇具相似性, 高林志(2012 )测得修水组凝灰岩SHRIMP 锆石U-Pb 年龄为824±5 Ma,二者能否做精确对比,其物源 是否相同,砾岩层的地质意义如何,还需进一步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 冷家溪群 砾岩 大药菇组 修水组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编号:12120114039301)项目研究成果。 [10] 埃迪卡拉纪蓝田生物群和埃迪卡拉生物群中的Flabellophyton 1) 1) 1, 2) 1) 3) 1) 4) 万斌 陈哲 陈翔 庞科 关成国 袁训来 肖书海 1)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9; 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资源地层学和古地理学重点实验室, 南京210008; 4) Department of Geosciences, Virginia Tech, Blacksburg, VA 24061, USA, Flabellophyton 是一类典型的埃迪卡拉纪压型化石。这一属最早报道于我国埃迪卡拉纪早期的蓝田 生物群 (635–580 Ma )中,化石以碳质压膜的形式保存在蓝田组下部的黑色页岩中。其后,又报道于澳 大利亚的埃迪卡拉生物群(560–550 Ma)中,化石以印痕和铸模的形式保存在埃迪卡拉砂岩中。最近在 我国三峡地区埃迪卡拉系灯影组(551–541 Ma )埃迪卡拉生物群中也发现了这一类型,化石以印痕或铸 - 9 - Abstac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