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气氛大致可分为平静型、和谐型、冲突型和离散型四种.docVIP

家庭气氛大致可分为平静型、和谐型、冲突型和离散型四种.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庭气氛大致可分为平静型、和谐型、冲突型和离散型四种。这四种家庭气氛对儿童的社会化过程有不同的作用。平静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亲密度居中,一贯和气,几乎不发生矛盾。和谐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的关系较密切,有时发生摩擦产生矛盾,但很快能够解决达到统一。冲突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动荡不定,经常发生激烈冲撞和矛盾。离散型家庭气氛,其成员之间关系很松懈,或者已经分裂成残缺家庭,成员间漠不关心。或很少关心。研究表明,和谐型家庭气氛最有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而冲突型和离散型家庭气氛则不利于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 残缺家庭 残缺家庭是指家庭出现夫妻双亡或一方亡故、分居、离婚、再婚、在押等情况,家庭结构破裂趋于小型化,传统家庭的帮助、保护和监督功能正在弱化。残缺家庭对青少年造成重大的不良影响,他们无法享受正常家庭的温暖和关心,过早的失去了父母的关爱,有的甚至失去了经济上的依靠,这一切严重的阻碍了健康成长,诱发了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青少年缺少了父辈的关爱与教育,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家庭关爱的缺失造成青少年心灵扭曲。易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多蒙茜·洛·诺尔特的一段话让我们警醒思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皮格马利翁效应 By xjcs 发表于 2005-10-1 19:13:53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的一位王子皮格马利翁十分喜爱雕塑。一天,他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美女的形象,爱不释手,每天以深情的目光观赏不止。看着看着,美女竟活了。这是一则神话但心理学家却从中得到了很大启发,把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望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良好作用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可布生来到一所小学,从1—6年级中各选出三个班,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儿童发展可能性的“发展测验”。然后以赞赏的态度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教师。名单中的学生有些在教师的意料之中,有些却是水平较差的学生。心理学家对教师解释说:“请注意,我讲的是他们的发展,而不是现在的情况。”于是,老师从内心接受了这份名单。罗森塔尔叮咛教师不要把名单外传,只准教师自己知道,否则就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八个月后,他俩又对这18个班的学生进行复试。结果,他们所提供的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情感、性格更为活泼开朗,求知欲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的关系也特别融洽。 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研究者解释说,是因为教师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实际上,学生名单是随机选取的,根本没有参考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当教师拿到名单后,认为名单上的学生有发展前途,对他们抱有很大的期望,于是便对这些学生特别注意,以较友善的态度亲近他们,以更多的时间关心他们的学习,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激励作用。学生更喜爱老师,并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努力学习,收到了明显效果。由此可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会转化为推动学生前进的巨大心理力量 其实类似的“神童”“少年大学生”活动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曾经热闹过一阵,不少大学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成绩优秀的天才儿童,加以深造。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见这些天才们有谁能脱颖而出,教育界对这类事情的态度也从当初的热情逐渐趋于理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承认“一个人智力开发时间的早晚,与他一生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没什么直接关系”。   虽然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被喊了多少年,但现实中不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距离把“育人”的观念放在“成材”之前,我们要走的路还远着呢。魏永康成为神童,起因也是源于三年级时被学校推荐参加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不是说跳级本身不对,而是当时没有人意识到,所谓神童,他通过的只是学绩的考试,只证明他对课业知识掌握;而他在小学年龄段获得的其他能力的机会,比如说,在与同龄人的游戏中学习服从团体规则、学习利他、学习合作的机会,他从哪里得到补偿?   事实上,每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它需要完成的最艰巨的任务,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完成了这个过程,人才能从一个自然个体,过渡成为一个可以与其他人或事物发生各种关系的社会个体。不可否认,掌握那些用考试来评价的知识体系,是这个过程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但我们同样不能忽略大到人生价值、道德情操,小到待人接物、兴趣爱好,等等知识、技能、习惯与情感偏好的学习和获得。   “天才”也是人,他也需要快乐的童年,奔放的青春期,尤其需要一个可以承受“自己是天才”这种非典

文档评论(0)

xeve23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