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语言学概论7-1.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言学概论7-1

第七章 语言的使用 第一节 言语行为 一、言语是一种行为 言语行为的理论是英国哲学家、语言学家奥斯汀(J.L.Austin)在50年代提出的。 言语行为理论认为,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是一种行为,称为言语行为(speech act)。 二、言语行为的类型 (一)三分法 早期言语行为的理论区分以下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表述性行为,施为性行为和成事性行为。 这三种言语行为,实际上是整个言语过程的三个不同阶段,可简称为表述、施为和成事。 (二)二分法 奥斯汀认为,语句有两层意义:命题意义和施为意义。 命题意义是语句字面上的意义,是对客观事物的表述; 施为意义是指语句在受话者方面产生的效果。这种效果,可以表现为受话人得到一个陈述、警告、命令、劝解、道歉、允诺、赞叹、询问、要求、恫吓、威胁、鼓舞等。 三、研究言语行为的意义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使我们认识到,研究使用中的语言,不但要研究语句的命题意义即从语法、语义来研究句子。 还要研究语句的施为意义和施为力量──从语用来研究句子。 第二节 言语过程 一、什么是言语过程 言语过程就是言语行为的过程,研究发话人和受话人双方使用语言的过程。 发话人发出一句话语,受话人首先将这次言语过程假设为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并以语境、逻辑、语义知识对语句进行过滤,言语过程就开始了。 二、言语过程的分类 言语过程分直接言语行为过程和间接言语行为过程。 直接言语行为:采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将本意表达出来,完成一个施为性行为。 你是哪里的学生? 城院的。 间接言语行为:出于某种原因或意图不愿直接使用施为动词时,采用间接的言语手段来实现某一言语行为。 人在交际中,通常是直接和间接言语行为交替使用。 A:How do you like my painting? B:I don`t have an eye for beauty,I`m afraid. have an eye for beauty. 有审美眼光! I tell you I don`t like your picture. 实施间接性的言语行为,多数情况下是为了留面子——给自己或给对方留面子。也可能出于其他目的:为了避讳、含蓄、生动有趣等。 她像一团火。 A:几点了? B: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刚响过。 上面两例,要通过修辞知识或共有的知识过滤,这就是间接言语过程。 第三节 合作原则 一、合作原则 合作原则的基本点认为,交际双方为使交际能顺利进行下去,双方必须合作。 合作原则的具体内容是美国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来的。 格赖斯提出来的,认为交际双方的合作,必须遵循以下四项准则: 1.量的准则:所说的话提供的信息,与交际的目的相适应。 2.质的准则:所说的话是真实的。 3.相关准则:说的话同对方的话题相关联。 4.方式准则:说话简明清楚。 二、会话含义 真诚地遵循合作原则是交谈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故意机敏而有技巧地违反某项(些)准则,又可能是体面运用语言达到交际目的的重要方法。 (一)违背量的准则 1.量少 妈妈:暑假作业完成了吗? 孩子:数学做完了。 2.量多 甲:给你打电话的是谁? 乙:俺男朋友。他呀…… (二)违背质的准则 你这个杀千刀的。 恨死你了。 我恨你,恨你!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三)违背相关准则 A:几点了? B:第二节课的下课铃刚响过。 王顾左右而言他 (四)违背方式准则 例子见课本184页。 三、语用推理 语用推理是从语用学研究中发展起来的一种推理,是为推导会话含义服务的,它不同于逻辑推理,而有自己的特点和机制。 语用推理与逻辑推理的区别。 (一)逻辑推理 1.理性的思维活动。 2.静态推导。 3.只考察大小前提中提及的客观事物,不同主观相关联。 4.结论的内容取向比较确定。演绎推理的结论是必然的。 5.求出客观知识。 (二)语用推理 1.理性思维同非理性思维相结合。 2.同语境相结合的动态推导。 3.把主体对象化到客体,又把客体同化于主体。 4.既考察必然性,又考察偶然性,在二者的有机结合中把握结论。 5.不一定着眼于客观的知识,不排除根据经验的主观附会。 * 语言学概论 主讲:陈 跃 ******************************************************* 按数学的道理:一加一只能等于二,不能等于三。语言里可不是这样。 俗话说,说话听音,锣鼓听声,你真的能听懂别人的话音吗? ******************************************************* 也就是说 ,发话人通过言语手段,做出了诸如陈述、警告、命令等等的行为。   O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