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历史必修一ppt第1课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 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 A.分封制 B.井田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010湖南,24.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 思考2:根据教材第5页图,将封国归类:如果我是周王,我该怎样进行分封呢?分给哪些人?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周代建国初期由周公制定的,其目的之一是为巩固等级制社会,为了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实行了宗法制,为了维护宗法分封制,制定了礼乐制度。 三、合作探究 表现: 祭祀祖先、修家谱;传宗接代、重男轻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 影响: 积极:构成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及传统美德 消极:任人唯亲、重男轻女,不利于社会和谐 宗法制并没有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瓦解,它在封建社会仍然是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宗法观念和传统在封建社会继续传承,在今天的民间仍然还有影响。如: “尊宗敬祖”、“认祖归宗” 现象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积极作用是重视亲情,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民族凝聚力和国家向心力,巩固分封。消极影响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 礼乐制:钟鸣鼎食——等级制度,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 * * 探究问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禅让制 王位世袭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图2:戴冠冕的夏禹 图1:大禹治水图 思考:根据图1、图2,大禹的身份和地位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一、夏商:王位世袭制 1、制度: 从中央到地方政治制度 中央: 地方: 相、卿士等 侯、伯等 2、特点: 王位世袭制:启 带有神权迷信色彩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禅让制(公天下) 世袭制(家天下) 思考: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从根本上讲是 A、社会历史的倒退 B、禅让制腐朽的结果 C、奴隶主维持其统治的需要 D、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思考1: “封建亲戚,以蕃屏周——左传”上述材料表明周武王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什么? (2)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会举例) (1)目的:巩固统治 (3)内容:诸侯义务_____________ 诸侯权利:再分封,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材料一:幽王为博得褒姒一笑,点燃烽火,结果诸侯都纷纷派兵来勤王。 材料二:周公教成王说:“你得用心考查众诸侯谁纳不纳贡。纳贡的如果礼貌不好,既是侮慢王于不贡。” 材料三:诸侯要定期朝见天子,汇报自己的政务。一次不朝见,就贬低他的爵位;两次不朝见,就削减他的封地;三次不朝见,则出兵进行讨伐。 守、战、贡、述 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的等级序列. 思考3:分封者的获得的好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是什么? A C 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思考:分封制有哪些作用和哪些局限性? (2)对象:王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会举例) (1)目的:巩固统治 (3)内容:诸侯义务:守、战、贡、述 诸侯权利:再分封,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 前期:加强了対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疆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局面 后期:王权衰落,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材料一:天子适诸候曰巡狩,诸候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同削其地;三不朝,则六移之。 —— 《孟子·告子》 材料二:(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候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