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形象
3、要重视标题,从诗的题目上突破 古诗的题目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贾岛《题李凝幽居》 (1998年全国卷) 寇准《春日登楼怀归》(2005年广东卷) 严维《丹阳送韦参军》(2006年湖北卷) 黄庭坚《题竹石牧牛》(2006年全国卷)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意象: 意境: 一片月色,家家户户捣衣声——浓郁的秋意,深切的思念。 秋风、玉关——寒衣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 境界阔大。秋风乍起,明月高悬,长安城笼在浓浓的月色之中。家家户户传出捣衣之声,那急促而凄凉的声音散布出浓郁的秋意,这寒衣是送给戍守边关的亲人,声声寒砧都传递着对于边关的思念。 2、如何分析诗歌的意境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 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意境可由一个意象来表现,但更多是由多个意象共同来表现的。 (1)明确诗人创造意境的常用手法:A、触景生情 春行即兴??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这首诗。 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都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之静,并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B、寓情于景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此词写普通农家的生活场景,除“谁家”的发问和“最喜”的流露,都是生活场景的描写,表面看来,作者没表示态度,但在生活场景的描写之中,寄有作者的思想感情,那就是,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此词的意境所在。 C、以景托情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此诗前三句均就乐声抒写“不尽”的“边愁”,结句以景托情。仿佛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片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意境壮阔而悲凉。 D、情景分列 蜀相 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上半部分写景,画出了蜀相祠堂这一古庙的景象,下半部分抒情,对诸葛亮的远见和勤奋进行了讴歌,并惋惜其事业未竟。上、下部分虽分写景和情,但景与情是融合的。 E、景略情在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此诗是登幽州台时所发出的慨叹,从这不满现状的呼声中,不仅可以领会出幽州台的氛围,而且也可觉察出当时的社会环境。因而,景虽略了,但意境很完美。 2、形成比较规范的答题模式。(1)运用什么手法,(2)抓住什么意象,(形成和谐画面)(3)营造什么意境(气氛、氛围)(4)表达什么情感。 3、了解形容意境特点的常用形容词 孤寂、凄凉、幽静、空灵、恬淡闲适、清新自然、安谧娴静、苍凉雄浑、旷远等 分析诗歌意境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之月,过渡巧妙: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幅枫桥夜泊图的情调是孤寂的,由月亮、乌鸦、寒霜、枫树、渔火、寒山寺和夜半钟声等诸多意象构成一种凄美的幽愁意境。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诗通过白日依山和共黄河入海两组意象不仅表现了一幅登楼远眺的无限广阔的艺术图画,而且寄寓了一种催人奋进的哲理。 (二)理解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