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经选读之六middot;采薇
与诗同行·诗经·采薇 章会垠 采薇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比较 《采薇》在很多方面可以和《东山》进行比较。 从题材看,两诗都是写战争,但与《东山》表现周民族内部战争不同,《采薇》描写的是周人对入侵的西北玁狁(汉称匈奴)民族的战争。 《汉书·匈奴传》对《采薇》的写作背景有很好的说明: “(周)懿王时,王室遂衰。戎狄交侵,暴虐中国。中国被其苦。诗人始作,疾而歌之曰:靡室靡家,玁狁之故;岂不日戒,玁狁孔棘。” 比较(续1) 从思想感情看,《东山》表现的是反战主题;《采薇》则较为复杂,既表达了周人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抗战精神,同时与《东山》一样,也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给农业民族带来的破坏的深刻体认和忧伤。 从人物形象的塑造看,两诗都塑造了士卒形象。与《东山》所塑造的反英雄形象不同的是,由于《采薇》写的是反侵略战争,因此其士卒形象具有相当强的英雄色彩——尽管生活艰辛、满心忧患,但仍充满战斗意志。 比较(续2) 从写法上看,两诗都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诉说的方式,作者的隐退使作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现场化效果。 不同的是在描写重点的选择上:《东山》只用极少的篇幅回忆了过去的征战生涯,重点放在对战争所造成的破坏性现实的描写上; 《采薇》则用了全诗六分之五的篇幅对征战生涯展开较为全面的回忆性描写。 这与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一致的。 此外借景物描写传达情感也是两诗共同手法。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现在让我们进入《采薇》的世界,和那位“伤悲”的士卒一起去经历、去体验。 首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群饥饿的战士采集野生豌豆苗充饥的情景:“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作”意为初生。豌豆苗初生,乃在早春之时。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业社会来说,春天乃是事关一年生计的关键时节。 然而这里士卒们被迫放弃田园耕作,离乡背井,同入侵者作战。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或许周人并不害怕同玁狁作战,但令人倍感困扰的是周人后勤保障出了严重问题。 饥饿严重地威胁着士卒们的健康,甚至会影响到战争的结局——这就是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 诗歌连用两个“采薇”,写出了士卒采集的动作和急切的情态。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在漫长的征战生涯中,伴随着士卒的,不仅是身体上的饥饿,还有心理上的渴望与忧伤——希望战争早日结束,早日回归故乡,早日与亲人团聚。 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然而无数次的盼望与呼唤换来的只是失望和悲伤,在悲伤中,一年又到岁暮。 岁暮,在农业社会,通常是族人团聚欢庆丰收与享受劳动成果的时节。 然而一场强加给周人的战争改变了一切:“靡室靡家,玁狁之故;不遑启居,玁狁之故。” 两句话同义反复,既强调了战争对和平的破坏,又表达了对入侵者的愤慨。 忧心烈烈 从首章“薇亦作止”到次章“薇亦柔止”再到三章“薇亦刚止”,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而士卒仍采之不辍,表明士卒乃是长时间地忍受饥饿。 这期间士卒们无时无刻不在祈祷能早归故里。“曰归”一词重复了六次,强烈地表达出周人作为农业民族对战争的厌倦。 与饥饿、盼归相伴的是“忧心烈烈”。其中包含以下具体内容:(1)我们能否赢得这场战争?(2)战争何时才能结束?(3)我是否能熬过这场战争?(4)对故乡的亲人的忧思。 止戈为武 在“我戍未定,靡使归聘”的无奈中,我们看到士卒对亲人的关切和思念,正所谓“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而在“忧心孔疚,我行不来”的焦虑中,则可看到士卒对生命的眷恋和对战争的本质——否定生命——的痛切的体认。 首三章构成诗歌回忆部分的第一个层次,次二章构成回忆的第二个层次。 周人虽对战争本身充满厌倦,但他们也深知只有发扬“止戈为武”的精神,勇敢地迎接挑战,以战争的手段来结束战争,才能赢得生存、和平与发展。 同仇敌忾、保家卫国 因此,尽管将士们长期遭受“忧心烈烈,载饥载渴”之苦,但面对强敌,他们依然满怀战斗豪情和克敌制胜的信心。 那高大、威武的战车,那训练有素的雄壮的战马,那“象弭鱼服”的精良装备,更有那“一月三捷”的战斗精神,无不显示出将士们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豪情。 花朵与战车 这里,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四章中将花朵与战车关联在一起所显示的深厚意蕴—— 彼薾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花朵是美好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