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绵竹剑南镇板房区社区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社会 .ppt

德阳市绵竹剑南镇板房区社区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社会 .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德阳市绵竹剑南镇板房区社区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北京师范大学社会

德阳市绵竹剑南镇板房区 社区服务中心试点工作 北京师范大学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王曦影 * 背景: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 5月16日,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发起,联合四川大学等组织防灾减灾、应急管理、心理学、教育学、公共政策等相关方面的专家,成立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 宗旨:建设在灾区现场与多学科专家群互动的政策研究智库 执行团队: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研究所) * 前期工作 5月17日,设立北京秘书处 5月18日,WET心理援助与信息服务热线启动 5月21日进入国家减灾委-科技部抗震救灾专家组规划政策组,参加科技部每日政策建议讨论 5月22日,开通512救援网 6月16日,成立羌族教育援助与文化重建研究小组 组织多次专家讨论会 政策专报:24篇 政策简报:15篇 志愿者107名,翻译文献资料14篇,中文译文总计35000字 * 前期实践平台的建立 5月19日,WET前线支队到达成都 5月24日,前往陕西 6月22日,前往甘肃 成都基地、德阳工作站和绵阳工作站的建立 * 前期研究和干预 张欢、张强等:居民入户调查 (3000多份) 史培军等:地震烈度图 屈志勇等:公共卫生 周玲等:乡镇长访谈 (260多个) 陶传进:NGO 巴战龙:羌族文化保护 王曦影:灾后重建中社工的角色和定位 Ada Ho 特种乐队参与行动研究 许燕:德阳教育心理培训 冯晓霞:流动幼儿园和学前教育 根据前期研究撰写的公共政策报告获得温家宝总理的亲笔批示。 汶川地震应对政策专家行动组也获得教育部颁发的抗震救灾荣誉集体的称号 * 7.28:巨灾管理工程成立 * 11.12:汶川地震应对全球对话会议 * 剑南板房区社区服务中心的构思 社区服务中心为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元的服务 中心成为一个载体,为直接服务与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社会政策紧密联系起来。 11月11日揭牌,12月中正式启动。 这是一个政府、高校和社会团体紧密结合的社区服务中心建构模式。 政府:德阳市市长亲自牵头,颁布社会重建红头文件,设立剑南镇板房区社会重建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创性设立联席圆桌会议机制,市县镇三级干部、专家学者、社工、居民代表共同参加。 嵌入政府内部的组织建构体系:社区中心主任由管委会主任兼任,我们聘专业人士担任联席主任。 * 高校和社会团体的参与 北京师范大学和香港大学 台湾大学、史密斯学院、印第安那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 (研究、学生实习) 大力发展与本地高校的合作:西南石油大学 社会团体:我们搭台,他们唱戏 --- RTP(运动机会):社区覆盖的校园做青少年活动 --- 特种乐队:音乐治疗 --- 香港童军总会 --- 北京灿雨石 * 剑南镇板房区社区基本情况 过渡板房16826间 居民20397户,458524人 安置了剑南镇11个社区的受灾群众 3家医院,10所学校,以及500余间商业店铺 * 试点工作目标 剑南镇板房区社区服务中心的行动计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历时三个月,主要为工作启动阶段,在该阶段结束时,拟达到的目标是工作团队顺利组建完成,选择社区开始试点运作,社区公众参与积极性大幅提高,社区凝聚力较大增强。 第二个阶段从三个月到一年,主要为工作拓展阶段,在该阶段工作结束时,第一阶段工作站的成功模式已经覆盖整个剑南镇板房区,在和谐社区和安全社区建设的基础上,引入社会企业的概念,促进整个社区的生计改善。 第三个阶段历时两—三年,其目标是将剑南镇板房区的经验推广至德阳市的其他过渡性社区。 * 具体行动方案 破冰主题活动:社区是我家:让全体居民参与到美化家园的过程中来,通过对社区墙壁的外观美化和视觉改变,促使居民对板房区产生家一般的认同感 。 促进社区凝聚力的系列活动:社区民众彼此认识,社区民众认识我们,社区民众与居委会、管委会的对话和交流,社区民众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社区公共空间的创建:创建社区公共空间,为社区的集体文娱生活提供场所,活跃社区气氛,丰富居民生活,营造社区共享的欢乐感觉。 社区公共信息沟通平台计划: 搭建公共信息沟通平台,资源链接, 用多元方式促进社区对内对外的沟通和交流。 对弱势群体的关爱。 谢谢大家!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