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土壤修复产业市场现状与分析.doc

当前土壤修复产业市场现状与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前土壤修复产业市场现状与分析

当前土壤修复产业市场现状及分析 1. 当前中国土壤污染状况:受污染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1/5 土壤承载着人类的衣食住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环境要素。土壤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影响环境安全的重大课题,与肉眼可见的污染相比,土壤污染有着一定的隐蔽性和滞后性。土壤污染物的富集与释放过程漫长,一旦土壤“中毒”,其毒性释放可达几十年到上百年,这在方面日本有过切肤之痛。上世纪50年代,日本工业飞速发展,而由此带来的土壤污染在上世纪60年代末以被称为“痛痛病”的悲剧形式表现出来,其痛苦至今仍让人不堪回首,由此产生的历史负债至今仍未还清。过去40年的土壤修复费用已高达420亿日元,折合人民币将近30亿元,而这还不是终点。 在我国因土壤污染所造成的环境健康损害也是历历在目。土壤污染面积不断增加,在上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污染面积只有几百万公顷,而现在已经超过一千万公顷。正如周生贤局长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视频会议上所指出的,我国一些地区的土壤污染,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威胁,土壤污染的总体形势相当严峻。一是土壤污染程度加剧。据不完全调查,目前全国受污染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1/5。二是土壤污染危害巨大。据估算,因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万吨,全国每年因重金属污染的粮食达1200万吨,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200亿元。三是土壤污染防治基础薄弱。目前,全国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和程度不清,导致防治措施缺乏针对性。资金投入有限,土壤科学研究难以深入进行,土壤修复产业尚未形成。 2. “十二五”规划中土壤修复在环保产业重点发展之列 虽然我国现行法律中已有一些关于土壤污染防治方面的规定。然而,这些法律规定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并且明显滞后。惟一一个1995年制定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只包含了8种重金属、2种农药,并且只针对农用地土壤保护,完全不适用于城市居住和商业用地的场地环境评价。 好在目前相关的立法工作已经有了较大进展。《土壤污染防治法》于2009年底已经初步完成,2009年底发布《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10年,环保部还分别组织起草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等4个标准也开始征求意见,新的《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正在制定。拟设的法律制度还有:土壤污染整治基金制度、土壤污染整治(修复)资质制度、土壤污染法律责任制度等。 “十二五”规划中,节能环保已被列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其中,土壤修复被纳入环保产业的重点发展之列,国家将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地方政府土壤污染防治意识增强。某些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城市,也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根据环境管理和土壤污染防治的需要,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的配套措施。如南京市已开始实施《南京市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化工、印染、电镀等单位停产、关闭、搬迁后的原址,或是填埋过危险废物的场地,如果需要开发利用的,应先对土壤进行环境风险环评,并按要求进行处置和修复。这是全国较早实施的地方性与土壤修复相关的法律文件之一。天津市滨海新区南港工业区发布《关于加强南港工业区土壤,地下水及恶臭气体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四川省《城乡规划条例(代拟稿)》立法听证会7月召开。 中央和地方的同步行动充分表明,我国污染场地环境管理工作已提上日程,污染土壤修复治理正在铺开。 同时,近期大规模行业论坛频繁召开。5月,第二届中国环境修复发展战略论坛在上海召开;11月,第一届“污染场地修复:政策、技术与融资机制国际研讨会” 在南京召开;由国家环保部环境规划院主办的“环境风险与损害鉴定评估”论坛在北京京召开。论坛已经成为一个为政府、企业、学术界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3. 土壤修复产业形成的瓶颈 目前大量污染土壤急迫需要进行修复,如果不加以治理,仅由土壤本身自然恢复,一般需要耗费两三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时间。然而适用技术少,处理成本高是这个行业的突出问题。由于我国土壤修复技术长期停留在实验室水平,十分缺乏经济有效的土壤修复产业化成熟经验,目前用于污染土壤修复的费用高得令人乍舌。 因此加快实验室技术走向工程现场是改善我国土壤环境的迫切要求,而在这一转化的过程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瓶颈呢? 首先是缺乏技术工程化的承载者——修复企业,特别缺乏技术特色突出的实力型修复企业;其次是缺乏修复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由于我国修复工程化的路刚刚起步,有实际经验的人才凤毛麟角;第三,污染场地的基础数据不全,以及数据的公开性较差;第四,缺乏实用技术的成套设备支持,目前修复大多采购国外成套设备,购置成本昂贵,维护成本高,无法体现技术的实用性和经济性,限制了很多技术的工程转化。 4. 土壤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