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3日文学欣赏导引讲稿纲要 新(一)2012年3月7日.pptVIP

年2月13日文学欣赏导引讲稿纲要 新(一)2012年3月7日.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年2月13日文学欣赏导引讲稿纲要 新(一)2012年3月7日

文学欣赏导引讲稿(纲要) 寄语 1.腹有诗书气自华——相由心生: 苏轼《和董传留别》 2.文学的语义学溯源《文心雕龙·原道》、《文心雕龙·征圣》 3.君子三乐:《孟子·尽心上》 4.毛泽东诗残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5.文学欣赏的要求:心,眼,经,净 6.诗词若干:《一颗开花的树》、 《莲的心事》、 《贺新郎》 课程描述 一、特别说明 胡山林蓝本 二、课程性质 公共素质 中文专业 理工专业 三、发展状况 1992 ,1999 四、方法手段 讲授与组织课堂讨论相结合 学习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制作成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种教学方法并用适时启发 课程内容结构说明 第一编 文学欣赏的理论基础 1.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2.主体的心理结构和欣赏典型的心理特征; 3.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因素; 4. 文学的特征。 第二编 文学欣赏的切入角度 主要介绍文学欣赏的基本角度,切入点,即“内行看门道”的“门道”。 三秒钟 三因素:自然之仪容,亲和力;精神之气度;契合点 ,有用信息量,大用小用(风格,方式)。 (一)生活经验 1、宋·黄庭坚谈读陶诗 2、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向秀:思旧赋 (二)文化程度 1.影响对象的选择 2.影响对作品的理解 (三)艺术修养 1) 音乐 “直接”抒情见长 《二泉映月》 1985年在美国被评为当前 最受西方欢迎的流行乐曲 2)绘画 “最富包蕴性的瞬间” (四). 先天性气质 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李白的《蜀道难》“蜀道难……。“ 第二编 文学欣赏的切入角度 第一章 文学欣赏的语言层面 第一节 听出味道——文学作品音韵、节奏的意味 一、 文学作品的音乐美(表现类型)的理论分析: 音乐美主要包括音韵和节奏两个方面(古人合之 称为“音节” ) 《文心·声律》:“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叠韵杂句而必暌(kui);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飏不还。并辘轳交往,逆鳞相比;迕其际会,则往蹇来连。其为疾病,亦文家之吃也。夫吃文为患,生于好诡,逐新趣异。”…… “声转于吻,玲玲如振玉;辞靡于耳,累累如贯珠”。 1.音韵 讲的是汉字的声音构成,包括声、韵、调。 音韵与情感、意味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韵母与声调,韵字开口度较大者易于表现昂扬之情,相反音阻愈大则易于同凄惨之情相吻合。平声韵切于慷慨之意,仄声韵合于悲抑之情。 A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 如《江城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C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 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 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 愁字了得! (一)运用叠字,特显创意出奇(三妙) 宋·张端义《贵耳集》)称此词为“公孙大娘舞剑手“。清人沈谦说 “余少时和唐宋词三百阕,独不敢次‘寻寻觅觅’一篇,恐为妇人所笑。 北师大傅庚生:只是从音韵上说字叠如珠,这对十四字只是皮相之观, 这只是不敢圣人面前卖字,未搔到痒处。 他说:“此十四字之妙:妙在迭字,一也;妙在有层次,二也;妙在曲尽思妇 之情,三也。 ” 如何之妙? (二)以声摹情,展现乐章之美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曾称: 《声声慢》是李清照词中特别讲究声调的 一首名作。全词多用齿声字(齿音)及舌声字(舌音) 。 全调九十七字,而这两声却多至五十七字,占半数以上: 用齿声的四十一字:寻寻、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时、最、将、息、三、盏、酒、怎、正、伤、心、是、时、相、识、积、憔悴损、谁、守、窗、自、怎生、细、这次、怎、愁、字。 舌声的共十六字:淡、敌他、地、堆、独、得、桐、到、点点滴滴、第、得。 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字里舌齿两声交加重叠,这应是有意用啮齿叮咛的口吻,来表达自己

文档评论(0)

118zhuanq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