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化史第二讲
中国文化史 第二讲 中国文化产生的地理背景 一、中华文化生态概述 二、中国历史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三、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四、中国地理环境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各地文化精神之不同,先是由于自然环境有别,而影响生活方式,再由生活方式影响到文化精神 人类文化有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三种 游牧文化发源于高寒的草原地带,农耕文化于发源于河流灌溉的平原,商业文化发源于滨海地带及近海之岛屿。 三种自然环境,决定了三种生活方式,形成了三种文化类型,可分两类:游牧、商业文化为一类,农耕文化为一类。 一、中华文化生态概述 文化生态:一文化(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方式,所建立的社会组织形式。中华文化生态: 社会地理环境:古代是半封闭的大陆-海岸型; 物质生产方式:夏商周是原始协作式自然经济,秦汉至明清是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在一定范围内有发展; 社会组织形式:夏商周是家国一体的宗法分封制,秦汉至明清是家国一体的宗法君主专制。 二、中国历史地理环境基本特征 中华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历史地理生态环境,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又分为经济地理环境与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指气候、地形、地貌、水文、植被、海陆分布等, 人文地理环境,指疆域、政区、民族、人口、城市、交通、农牧业等。 疆域:秦的疆域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领域,南到今越南东北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于海。其后时有盈缩,但基本趋势是逐渐扩大。乾隆24年(1759年),奠定了今天中国疆域的基础,拥有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统一国家。 民族:历史上曾在中国范围内活动的民族数以十计,今天的56个名字,绝大多数都是在中国形成的,或者在中国生活了很长时间。除汉族外,匈奴、鲜卑、氐、羯、羌、沙陀、契丹、女真、蒙古、满洲都曾建立过统一中原的政权。 人口 秦:秦始皇:4000; 西汉:西汉初1500-1800,汉武帝初(前134年)3600,武帝末年(前87年)3200,西汉末年(2年)6000; 东汉:6500(行政区域内6000,少数民族500); 三国:末期3000; 西晋:永康元年(300年)3500; 东晋:人口起点1050,整个人口1500-1700; 南北朝:刘宋最高峰1800-2000,梁2000,北魏(520年)3000,南北总 数超过5000; 隋:最多5600-5800; 唐:隋末唐初不足3000,唐初622年谷底2200-2300,安史之乱前755年7000高峰; 北宋:境内初期3000,后期11世纪初1亿;13世纪初南北人口1.4亿; 南宋:1253年超过6000; 元:西夏与金灭后,境内1000;1290年,元境内6000,元朝峰值9000; 明:14世纪末7000,17世纪初接近2亿; 清:康熙29年1亿多,乾隆24年(1759年)突破2亿,道光30年(1850年)4.3亿 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 一是温度的变化。五六千年来,中国气候的总趋势是由温暖转向凉爽。 二就温润状况来说,近500年旱灾多于水灾。 三、地理环境 对中国文化的作用与影响 1.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流域复杂,是中华文化形成与延续的重要条件。 2.复杂的地理形势是中华文化多样性发展的空间条件。 3.就外部而言,中国负陆面海,对海洋认识与希腊人不同。 四、中国地理环境 对文化传播的影响 1.中华文化赖以独立发育的东亚大陆既与其他文明中心相距遥远,周边又有各类自然屏障围护,提供了一种自我封闭的可能性;历时久远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宗法-专制制度,追求的正式安谧、稳定,从而在政治、经济、心智诸侧面不断实现和强化这种地理环境造成的封闭的可能性。 2.东亚文明的独立发生。 独自完成文明发生期的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文字、文学艺术、哲学、思维方式等。 文化独立发展的双重功能: 第一,使中华文化比较完整地保留民族传统,获得前后递进、陈陈相因的延续性。 第二,使中国人逐渐染上自我中心主义痼疾。 中国与外部世界相对隔绝,其文化又长期高于周边地区,这使得华人在长达数千年的时段养成一种世界中心意识。这种中心意识大约包含两层意蕴: 其一,自认占据世界主体,并处于地理上的中心地位。 其二,中国人自认处于世界中心,并非单指地理上的中心,尤指文化上的中心地位。 思考: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 * 各时期中国人口数(万) 23.27-26.45 4.10 15.50 17.62 1900(清光绪) 30.98-39.78 4.34 10.91 14.01 1850(清道光) 30.25-41.77 3.40 8.14 1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