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与思考论文.doc
试论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分析与思考论文
论文关键词:文化 人格 交互作用 论文摘要:人格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也会影响文化的变迁。结合我国独特的转型道路,本文试从文化与人格的研究 论文关键词:文化 人格 交互作用
论文摘要:人格既是文化的产物,又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影响了个体人格的形成与发展,人格也会影响文化的变迁。结合我国独特的转型道路,本文试从文化与人格的研究历程、交互作用及机制等几个方面,探讨基于我国历史与现状的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
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着人格的形成和发展,而环境因素中的文化也独特地制约了人格的发展。作为文化产物的人格,与文化存在着同源性和契合性1。文化通过不同途径影响人格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受到个体人格或族群特性的接纳和传承。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及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我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及国民人格的发展,无不体现出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
一、文化与人格研究的历程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许多心理学家、文化人类学家、精神病理学家等对文化与人格关系研究较活跃。1900-1920年间,冯特出版了《民族心理学》10卷本,开创了用群体心理解释人类文化的先例,并为后来的文化与人格研究奠定了基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也为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萨丕尔、本尼迪克特和米德等人最早将心理学中的精神分析理论引入人类学领域,推进了文化与人格问题研究的发展。卡丁纳等学者的“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理论也是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之一2。20世纪五十年代,心理学研究呈现出一种新的文化转向,即用文化研究范式取代以往的“经验——理性”范式,为文化与人格的研究注入了生机。20世纪六十年代后,随着文化与人格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研究者更多地从文化主体的角度看待文化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并开始从文化主体的内在心理意识入手,研究文化的发展方向,研究重心也从探讨文化与人格的关系转向探讨文化与自我的关系。20世纪九十年代后,文化与人性、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的机制等问题成为研究的重点3。
二、文化与人格的相互作用理论及其机制
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它塑造了个体的人格,这一过程是动态的,包括为人们提供一个完整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有效的行为规范,影响人们对身份和角色的认同,塑造人们的心理、态度和气质。文化的变迁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影响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改变其生活方式与习惯,决定其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最终促使人们不断认识自己,并在这过程中形成稳定的人格,反过来选择、接纳和传承文化。
1.文化与人格的交互作用理论
卡丁纳强调文化因素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认为文化与社会的变化为检验和发展人格理论提供了良好的自然主义背景。其理论的独特在于力求确定社会制度对人格的影响方式及人格对社会制度的影响方式4。根据精神分析的相互作用论,即社会与人格之间有着相互影响,卡丁纳等提出了“基本人格类型”,认为社会中大多数成员具有共同的早期经验是形成他们共同人格面貌的原因。他提出了与“基本人格类型”相关的“制度问题”,包括初级制度和次级制度,认为个体的基本人格是两者的中介。社会初级制度包括家庭组织、儿童基本训练形式、性禁忌与谋生技能等。初级制度塑造着儿童对父母亲的基本态度,是塑造一个社会的基本人格的工具,塑造了基本人格。而次级制度又是基本人格的反映或投射,一个人的早期经验对其人格有着持续性的影响,相似的早期经验又会使受影响的人产生类似的人格。在任何社会,依据在文化上标准化的儿童养育方式,大多数儿童形成了类似的行为和态度,并且持续、保留在成人中,形成反映该社会特征的基本人格结构5。他们从决定个体童年早期经验的养育方式入手,分析个体对文化的影响,通过个体形成的基本人格类型或基本人格结构分析文化对人格的影响,提出了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的理论,试图确立两种观念:(1)基本人格结构的鉴别和作为对儿童养育习惯的反应的基本人格结构的形成过程;(2)基本人格结构对更大的制度化了的社会组织所产生的影响。
2.文化与人格交互作用的机制
基于已有学者的研究,奥尔波特认为不论个体的气质、需要和价值观如何,文化、个体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所处情境对个体人格都有巨大影响。以此为基础,欧西认为个体的气质和生理状态能影响个体的感觉、思维和行动6。这种心理倾向会受到情境、角色和文化等社会文化因素的制约。个体对社会、文化需要的内化程度受其对这些需要的喜好及知觉影响,而这些需要是由个体的气质和生理状态决定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个体通过观察自己的行为和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形成自我概念。自我概念反过来调节生物和社会文化等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文化对限制或增强人格在行为的表现有重要作用。而个体的气质和人格也限制了文化影响个体的程度及个体对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