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论文.doc
试论职业素质的高职职业精神内涵论论文
论文摘要:伴随产业升级和中国现代工商业的发展,社会对高职业素质人群的需求呈刚性发展。职业精神作为职业素质的内核,近来虽引起重视,但在高职教育中存在虚空现象,根本原因是学界对职业精神的内涵缺乏系统和深入的思考。文章在借鉴中外职业精神研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建构。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质;职业精神;高职教育
伴随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学生培养模式经历了从“知识本位”到“能力本位”,再由“能力本位”向“素质本位”的嬗变。从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到《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均将职业素质作为适应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人才的重要要求。笔者所在学校(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之一)曾请著名的第三方教育数据咨询和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追踪调查了2009届高职毕业生就业状况,2933份有效调查样本证实:高职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通用职业能力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因素。
职业素质是从业者在一定生理和心理条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职业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它包括两大层面,一是技能层面,二是精神层面。从中国高职教育飞速发展的这十几年来看,学生专业与职业技能素质培养得到了高度重视,但是学生的精神素质、尤其是职业精神培养却远远落后,这表现为职业精神内涵的含糊不清和实际教育过程中的非系统性,这与社会对“职业人”的需求远不相称。因此,本文打算就高职职业精神的内涵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与探索,以期能对完善中国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产生积极意义。
一、国内职业精神教育研究及实践状况分析
素质教育理念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中国盛行,但将素质教育引入国内高职教育则相对较晚。2000年时任北京联合大学副校长的张铃在《思想政治教育》上撰文呼吁在高职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之后,关于高职素质教育的研究日渐增多,关注点集中于高职素质教育内涵及其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代表作为翟惠根的专著《职业素质教育论》,他明确提出职业素质的技能层面和精神层面。在他之后,不少研究者把焦点放到如何在高职院校实现素质教育,特别是其精神层面的要求上。大多数研究者将职业素质精神层面的内涵笼统理解为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研究内容主要为三方面:职业道德教育对于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意义;职业道德的内容;职业道德教育实现的途径。
从2005年开始,职教研究中开始有人使用“职业精神”一词,..详见孙锦茹等在《职教论坛》2005年第4月发表的《日本职业精神教育的启示》一文,他们在叙述日本经验时使用“职业精神”,但是提及中国高职教育届应该学习日本的方面时,又是用“职业道德”,似乎职业道德就是职业精神。2007年前后,高职教育界有专业人士开始对“职业精神”进行专门探索,主要研究职业精神对于高职教育的意义。在这些相关研究中,不少文章对“职业精神”内涵有较为简洁的界定,且多认为职业精神是与职业相关的精神状态,包含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信誉和职业作风。这类界定触及了一些本质,具有一定的开创性,但论述的严谨度和逻辑层次均待提升。
纵览以往研究,不难发现它们为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育提供了许多宝贵建议,但仍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国现有的大多数相关研究作品,没有使用“职业精神”一词来表达职业素质的精神层面要求,而是习惯性地以“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等词代指其意。而且在“职业道德”、“职业伦理”的使用上,常常混用,似乎两者毫无差异。这恰好反映了我国高职职业精神教育缺乏整体系统性思考,表现为教育内容上的相对狭隘和实际训练中的空洞无物。还有一些研究,则将职业精神的内涵定得过于宽泛,如将职业技能作为职业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不少高职院忽视学生的职业精神培养,课程和活动较为单一,甚至有些学校将职业教育等同于专业证书+毕业证书教育,将职业精神教育等同于“思想政治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就业指导教育”课+“毕业实习”。就业指导教育多方法论指导,实质的精神层面的教育基本依赖于一门课和一两个月的实习,“道德与法律”课主要是基本价值观教育,职业性并不突出,实习教育通常又比较短暂,且大多在临近毕业时进行,应景意识明显,易造成职业精神教育流于形式,结果是毕业生职业精神匮乏。
二、西方职业精神内涵研究与借鉴价值
职业本是社会分工和劳动分工的产物,是世俗生活中人们谋生的手段,在漫长的西方封建社会里,职业被赋予的价值含义与其说是服务性和生产性的,还不如说是基于血缘、家族传统、阶级层次而来的被动身份象征。在中国,职业俗称“营生”,被看成是小人赢利的手段,劳动一贯被官僚和士大夫们所轻视。在西方,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