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类文本解读2017.ppt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述类文本解读2017重点讲义

调换词序、语序,造成逻辑错误,从而改变句意,会造成因果颠倒、主客颠倒、混淆条件等现象。 3.调(调换) 添加定语或状语或某个中心词或其他内容,造成偷换概念或对原文内容的曲解等现象。 2.添(添加) 删除句子中的部分词语而改变句意,最常见的是删减定语、状语,修饰成分的删减就意味着语义的改变,有可能是内容的扩大,也有可能是对内容的曲解。 1.删(删减) 将意义有关或无关的几个词语(句子)杂糅或胡拼乱凑、东拉西扯、望文生义、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来干扰判断。 6.凑(拼凑) 看似是保留原文词句,但结合题干来看只是强调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有意漏掉了另一方面。这种选项有很大迷惑性,须多加留意。 5.漏(遗漏) 改变说法,或换用别的词语代替,造成似是而非,曲解文意;改变肯定与否定、现象与本质等等,造成部分涵盖全体、整体替代局部、现实代替猜测…… 4.改(改变) A项的表述最为直接,是摘引原文词句进行的组接,表达符合文意。 殷墟甲骨文是商代后期王公贵族占卜吉凶时写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它的发现对中国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A 命题特点分析 选项 此项是与原文变化最大的一项,[b1]处,需要根据“甲骨文的发现,将商人亲手书写、契刻的文字展现在学者面前”一句进行推断,那就是:甲骨文没有被发现前,学者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研究;而这些文献是晚于殷商的汉代的《史记》和西周时期的《尚书·盘庚》,这是文段中[b2]处提供的信息。 在殷墟甲骨文发现之前,人们只能从有限的文献记载中了解中国历史上存在一个商王朝,然而这些文献却并非成于商代。 B [c1]处,要注意原文中的“因此”的“此”指代的内容,正是“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文中胡适主张古史的研究从“诗三百篇做起”,而“诗三百篇”的成书在西周。 由于缺少成于商代的文字史料,因此从稳妥的角度出发,胡适认为古史研究大致可从西周时代开始进行。 C [d2]处“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一句与原文“论文无可辩驳地证明《殷本纪》所载的商王朝是确实存在的”相比对,可以发现:原文信息是“商朝存在”,而不是“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1917年王国维写的《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续考》,证明了《史记·殷本纪》所载内容的真实性。 D 答案 D 选项句与原文中的句子往往相差很少,有时增加、减少一两个词语,有时甚至是增减了“的”“了”等虚词;或者换了一个相近的词语或句子而改变了意思。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命题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了调换、改变或混淆,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 1.偷换概念 选项特征 类型解读 命题陷阱 (1)选项句的意思往往和文章的整体意思相近,但在原文中找不到具体依据。 (2)选项句中的几个词在原文中都有,但在原文的不同位置。 指干扰项的内容在原文中根本找不到根据,或原文中并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某种意思,纯属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2.无中生有 往往出现在选项句的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当选项中出现类似“××的观点是”这样的句子时,注意是否有此类情况。 把甲的观点、发现、发明说成乙的观点、发现、发明。 3.张冠李戴 选项句有一些关键词,如:(1)表数量多少的词语(少数,部分,几个,大多数);(2)表范围大小的词语(凡,全,都,所有,部分等);(3)表程度轻重的词语(特别,十分,稍微等);(4)表频率高低的词语(通常,总是,有时,偶尔等)。 命题者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文中表示范围限制或是程度轻重的词语干扰考生。主要指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4.以偏概全(混淆范围或程度) 选项句中有一些关键词,如:已经、曾经、过去、现在、目前、将要、尚未、之前、之后、一定、必将、可能、估计、如果、未必、完成、成功等。 指命题者故意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设想或推测说成既成事实。主要是指已然与未然、或然与必然。“已然”是事物已经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未然”是事物尚未成为事实的状态或属性。命题者故意把“尚未发生的事情”转述为“既成事实”。“或然”是“可能是”,转述为“必然是”,也可能反之。 5.混淆时态 选项句与原文相似,需注意:(1)选项句中的“因”与“果”在原文中是否在同一位置。 (2)注意一些改换因果关系的关键词,如:之所以、就、只要等。 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就是把“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就是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6.因果混乱 选项句中往往会出现含有肯定或否定的关键词,如:有、一定、接受、顺利、出现、没有、每、无、无非、拒绝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