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十一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ppt

  1.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语文专题十一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考纲精研;虚词的“意义”主要指它们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什么词,或该词在句中是什么意思。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大部分助词,在现代汉语中都有对应的词语,只有极少数助词在文言中起一些结构上的作用,现代汉语中不用,没有意义。虚词的“用法”主要指是什么词性、什么成分或在表情达意上起了什么作用。;名题导航;解题指津:首先掌握《考试大纲》中要求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做题时要把文言虚词翻译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能翻译成同一个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的词性和充当的成分是否相同。一定要立足教材,精读和熟记例句,并进行归类整理,辨析异同。; (2009年广东,原文见80页)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解析:A项“其”,前者代词,代李迪;后者副词,表祈使语气,当、可。B项“之”,前者代词,代“亡卒”;后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项“以”,前者与“何以”构成固定结构,是“以何”的倒装;以,介词,用。后者连词,表目的,用来。D项“乃”,均为副词,竟然。 答案:D 解题指津:推断文中的虚词,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即根据上下文的语流和虚词所处句中的位置,是位于句首、句中还是句尾,是处在哪类词的前或后,切勿想当然。;命题趋势;诊疗精讲;技法精点;(1)汝初闻言而怒。 (2)客逾庖而宴。 解析:第(1)句“而”表承接,一目了然,第(2)句就有疑惑,好像也是表承接的连词。承接有时间上的,有逻辑上的。第(1)句属前一种情况,“闻言”先发生,接着“怒”这种行为再发生;而“逾庖”是表示去“宴”的行为方式,所以应是修饰关系。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解析:这两个“而”字,连词,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假使”。复习时找找规律,就会发现,它们的位置很特别,都在主语和谓语之间。把这两个例句牢牢记住,考试时就不难辨别了。 (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6)觉今是而昨非。 解析??两个“而”字毫无疑问都是连词,第(5)句表转折关系,第(6)句表面看是表转折,其实不然,“今是”不一定意味着“昨非”,两者之间无转折的意思,应该是并列关系。;二、同类异形,注重积累 如表限定范围的副词有:只、止、特、但、徒、惟、仅、直、啻。它们可译为:只、只是、只有、仅仅。 表示时间短暂的副词有:少时、少顷、少间、俄顷、俄而、未几、须臾、寻、旋、既而、斯须。它们可译为:不久、立刻、随即、一会儿、片刻。 再如句首虚词,引起议论或表示感叹的有:夫、盖、嗟夫、呜呼、噫、若夫。 句末虚词,表示各种语气的有:者、也、乎、哉、矣、焉、邪(耶)、耳、尔、与(欤)。一般根据文意可将它们译为:吗、呢、了、啊、吧。;三、一词多类,分清用法 一个虚词有多种不同的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如“之”:①杳不知其所之也;②遂与之俱出;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④众人慕仰若水之归海;⑤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其中例①是实词;②~⑤作虚词时,各有其不同的用法。“之”作代词时,“其”、“此”、“彼”、“尔”等皆可。一词多类多用的虚词还有:乎、者、也、以、于、而、则、焉、其、乃、与、矣、且、夫、为、所、哉等。 四、理性思考,把握规律 1.词性界定法 从词性的角度看,许多虚词是兼职的,即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词性,比如“之”有三种词性:;(1)作代词,有第一、第三人称两种。 (2)作助词,一般有六种用法:①定语的标志,译为“的”,如“前车不忘,后车之(的)师”;②补语的标志,可译为“得”,如“以其求思之(得)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③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宋何罪之有”,即“宋有何罪”(《公输》);④定语后置的标志,如“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⑤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⑥音节助词,无实义,如“久之,目似瞑”(《狼》)。以上①至⑤是结构助词,通过分析虚词的词性,以理解其意义和用法。;2.语境推断法 一个虚词往往有多种用法,要理解其句中用法,必须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如“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以”前有动词“驾”“举”,后又有“属”,动作具有连贯性。因此,句中的“以”应为连词。又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赤壁赋》),后句没有紧承前句“一世之雄”的功名大加赞许和充分肯定,而是用“安在”逆接,可见句中的“而”为转折连词,可译为“可是、却”等。 3.位置分析法 有些虚词在句中的位置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而理解虚词的作用和意义时,应从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关系、搭配习惯及其使用规律等方面入手。如“乎”:;(1)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