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米芾书法法里常见的连带笔法.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是米芾书法法里常见的连带笔法重点讲义

这是米芾书法法里常见的连带笔法,目的是让笔毫在铺落纸时不直出直收,因行走线路而造成笔毫物理现象的绞转.图1 图1所示的起笔,是常见的起笔和符号,三点水就是这样写(绞)出来的.褚遂良的大字阴符经很多竖画起笔,兰亭序里的带曲等字,都是图1这样起笔的.但千万不要把笔走出S来写成,是以笔肚跪左后运腕右下行笔而成(关于这点,会有续说)图2 而图1的行笔分解线路,是这样的.图3 同图3是一样的行笔线路概念,只是叠在一起罢了.很多人说米书小动作,其实你只要自己读读王羲之的帖,即使是唐摹,还是能看出其中奥妙的,只不过米是真迹,就更容易显山露水.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也能立即联想,若简单的垂直而下,是不可能有这因笔毫走了一圈绞(拧)在一起而产生的效果的.黄宾鸿的书札里,同他的弟子谈起笔法,也说到这点,他说的是八卦法.道理和物理原理是一样的.图4 实际使用中,很多这样的起笔结构.最明显的是褚遂良.其实应该讲,古法都是这样的,只是每个书家起笔风格含蓄与夸张的程度不同,和线条粗细不同.而线路行走概念是没有区别的.图5 三点水的绞笔,就是这样写的,使用中当然可以燕瘦环肥,因字势和章法风格等决定.图6 而这笔,是同图4一样道理的,只是运笔方向先右后左.落笔也不完全垂直向下罢了.图7 图7所使用的,因字的结构需要而采取左或右落笔而已.图8 同字第一竖运笔线路,与图7相同. 第二笔起笔,是横着的图4运笔原理.看似直入,其实是三个动作连贯的结果. 我学蜀素帖,是因为它是真迹,而且字体多,作为行书技法入门而选择它的.若1比1准临它,连细微的用笔动作都不放过,时间一长是会有收获的. 当然其他比如兰亭序,圣教序等等经典法帖,都是很好的范本,若单以现在我们能看到的帖来说,通篇的准临,点线起伏且难度最大又没有岁月剥落等因素,蜀素帖是我选择它的原因之一. 看下图: 2,4,5,7是常见竖画起笔的体现, 3,6是反方向而已,原理同上, 1,估计书写时已经感觉笔毫已经绞转状态,直入无妨。 8,由右至左翻上,已经产生毫在绞,所以接着下一笔向右画,不用任何动作。 所有的运笔,书写时要感觉笔在绞向哪一方向,若同一方向,比如老米的“纷”字的左边因行书而写成“乡”字符,从起笔一撇到最后一挑,都不用任何动作,典型的同方向越绞越裹的原理现象。 右面的“分”,也是同样,单方向绞转,都比较容易得笔。 举几个比较明显的绞笔例子 单向正绞:看“结”字,左面也是从起笔开始到收笔,基本一气呵成,动作并不复杂。 S状绞:“菊”字比较浓,估计是重新醮墨,笔豪顺直无绞转,起笔的短竖必须以笔肚尖跪左下拖,造成笔毫绞状。 过渡笔反绞:“言”字第一点写发也是绞,运笔轨迹优点象个6字,然后笔锋提起轻轻带出牵丝,到了一横的起处,从下翻上造成绞转,毫裹笔画细而入纸。(绞即拧,我自己理解的绞笔名词,仅为说明) 赵之谦叹曰:学书数十年,打圈数十年。 我猜这里的打圈是绞笔的原理。而不是把个“口”字的四方形状写成个“O”。 绞笔生雄,绞笔得笔! 开始训练时,很别扭,懂绞笔的原理,是写,对着法帖,以绞法(我认为是古法)来写,是临写。之前临得很象的帖会不大象(其实之前是描得很象),习惯了,就不用处处刻意,手会条件反射的按照笔毫的状态作相应入笔。 我们看历代大家临古人的帖,都说他精神气息很象,其实那是抽象的形容,应该是运笔轨迹的相同!下图,王羲之的丧乱帖深奈何三字,就是在笔势打圈绞转着笔毫的状态下写出来的. 看下面的边字,选一下神医发帖里面的一个枯笔的容易说些,一笔下去绞锋弹起来,落到2的位置他是笔毛的对面落纸在背面反折到3,最难的是从3到4,他是在绞转中行走在换面到4的,所以就很容易看出他的墨色变化,在锋的一面用完墨,换上另外一面甚至多面来接下笔,所以好多人谈字的墨色变化他是表面上谈他章发上和字的墨色变化,认为一笔下去写完了就是墨色变化,他没有认识到一字下去是用多面来写的,是一个不断换面和绞转的过程,所以这个边字一笔下去充分利用了毛笔的锋面,一气呵成,不断换面,线条的墨色变换显然而见。 图片附件: 在看一下偶像师古的字,王的字一般人看不出来他的绞转,同样也是没有真正领会到他的不段换面过程和绞转,因为在书上墨色全是黑的。圆转处线条便不塌,不缺,不飘,象钢丝崩得紧紧的,产生“不意百练钢,化为绕指柔”的感觉,在下面的立体圆的转折换面中应该是不难看出的。 在看下面的陵字,他这两个转折的地方就是顺面下来,用笔的反面弹、提、折上去的,产生了强烈的交叉感,一浅一深,一下一上,两跟线条交叉,这也是不难看出的,好多人认为这是笔势产生的必然效果,其实这是一个方面,没有想到两个面交叉的书面效果,没有真正领会到换面,面与面的切换所势。笔力和字就不用多说了,好的地方老师们都已说过。干脆利落,风度倜傥严重学习中 图片附件: 運腕方法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