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魏晋南北朝.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史魏晋南北朝重点讲义

汉时江南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南朝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地位重要。 南方气候条件较北方优越; 北方战乱,经济破坏严重,江南相对稳定。 原因: ①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南迁:带去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③北方战乱,经济破坏严重,江南相对稳定。 ④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 南方牛耕 施 肥 图 中原人口第一次南迁高潮 ⑤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 4.中原人口第一次南迁高潮:中原战乱,黄河 流域农业生态环境迅速恶化,大量汉族人口 迁移到南方。 5.江南经济的发展: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春秋时,江南初步开发; 魏晋时,江南开始大规模开发; 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隋唐五代,经济重心开始并逐渐南移; 南宋时,重心完全南移; 明清时,江南经济地位巩固。 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基础。 三、魏晋南北朝文化史 (1)佛道兴起和儒学危机 (2)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 (3)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 ①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②东晋王羲之(书圣) ③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 (4)科技成就 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 南北朝郦道元《水经注》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北魏)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北魏) 第三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 (220——589) 三国鼎立 西晋短暂统一 东晋十六国 一、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 北周 北方 南方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北魏 东 汉 隋 朝 东魏 北齐 宋 梁 齐 陈 南朝 北朝 西魏 (220—589) 国家大分裂、政权更迭频繁、 局部统一、民族交流密切 二、三国晋南北朝时期政治 (一)特征 (二)、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1、含义: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 2、标准:家世、品德、才能并重→家世成为唯一标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3、评价: 成为世家大族操纵政权的工具,不利于选拔人才和中央集权,同时也促进了世家大族的没落。 士族(指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制度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有的历史现象,它的特点是按门第等级区别士族同庶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不同地位。 (三)北魏孝文帝改革 前提: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敕勒歌》(北魏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民族 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 政治制度 文化 汉族 北方少数民族 农耕为主 游牧为主 逐水草而居 定居 比较完备 相对落后 先进 相对落后 “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在战争时,往往驱使汉族和其他各族的人充当步兵,在阵前冲锋,鲜卑骑兵则在后督阵,并任意纵马践踏。—谢灵运 民族矛盾尖锐。 阶级矛盾尖锐。 改革背景 1 阶级矛盾激化 2 民族矛盾激化 5 缺乏统治中原地区的经验 3 吏治黑暗,贪污成风 4 土地荒芜、经济衰退 宗主督护制 民族歧视、压迫政策 北魏社会制度落后 官无俸禄,任意搜括 中原地区长期战乱 社会问题 形成原因 知识梳理 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学不师受,探其精奥。史传百家,无不该涉。善谈《左》《老》,尤精释义。才藻富赡,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有大文笔,马上口授,及其成也,不改一字”。 请问:以上材料说明孝文帝在哪些方面的造诣?有何影响? 孝文帝受汉文化影响。 方面 措施 影响 改革措施 经济 均田制 新的租调制 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增加政府收入,巩固政权 政治 整顿吏治: 官吏俸禄制 三长制 缓和阶级矛盾 加强中央集权 迁都洛阳 穿汉服、改汉姓、定门第、说汉话、通婚姻、仿汉制 移风易俗 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政权的支持,加强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促进民族融合 洛阳又成为中原政治经济经济文化中心 汉化政策 牧马 (魏晋墓壁砖画) 牵羊的少数民族 (魏晋墓壁砖画) 耕牛图 (魏晋墓葬壁画) 扬场图 (魏晋墓葬壁画) 影响 生产方式农耕化 游牧——农耕 生产方式农耕化 游牧——农耕 生产方式农耕化 生活方式汉族化 社会制度封建化 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次影响深远的汉化(封建化)改革。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基础。 1、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2、从习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3、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民族融合 民族大融合的原因(途径)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