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长之文学批评的跨学科性.pdf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李长之文学批评的跨学科性.pdf

2016年 9月 三峡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Sep.2016 第38卷 第5期 JournalofChinaThreeGorge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o1.38 No.5 论李长之文学批评的跨学科性 刘月新 (三峡大学 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李长之的文学批评具有鲜明的跨学科性,他善于从科学、心理学、语言学 、文化学等角度阐释文学 问题,分析作家与作品,其批评思维与眼光具有综合性与整体性。李长之文学批评 的跨学科性与他的 “完人”理 想密切相关,这就是打破科学对人的知识与能力的限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与和谐的心智 ,培养兼容并包的心 胸与圆融的思维,在科学交叉互补中观察对象与思考问题。 关键词:李长之; 文学批评; 跨学科性 中图分类号 :I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6219(2016)05—0036—05 在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梁实秋与李长之有着 著名学者汪晖指出:“这个话语共 同体起初 以科学社 独特的地位,其原因有二:一是两人十分注重文学批 团和科学刊物为中心,而其外延却不断扩大,最终通 评理论的研究,致力于文学批评学的建设,对文学批 过印刷文化、教育体制和其他传播网络,把 自己的影 评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有深入的研究;二是两人都很重 响伸展至全社会 ,以至科学话语与 日常话语的边界重 视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从多学科交叉互补的角度透视 新变得模糊。……越来越多的不属于这个共同体的 文学的特性。学界对于梁实秋文学研究的跨学科性 人也开始使用科学家的语言,并将这些语言用于描述 已有深入探讨,而关于李长之文学批评 的跨学科性, 与科学无关的社会、政治和文化问题,产生了极为深 到 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进行系统的研究。从批评史 远的历史后果。”_l_】科学的概念和思维习惯越来越 的角度看,中国文学批评现代性的标志之一就是学科 深入地影响人们对社会与文化的理解,辐射到社会科 意识的觉醒,文学批评家既能将文学批评视为一门独 学与人文学科领域,对文学观念与文学研究方法也具 立的科学,建构属于 自身的话语、规则与体系,又能与 有深远影响。 其他学科融合,寻求其他学科的支撑,以求更全面深 李长之无疑属于 “科学话语共同体”的一员,他接 入地认识文学问题。李长之就是这样一位具有明确 受的科学教育培养了他的科学精神与科学素养。在 学科意识的批评家,他通过文学的跨学科研究促进了 他看来,科学并非局限于科学知识和研究的对象,更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学的发展与成熟。本文主要从文 重要的是指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他指 学与科学、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语言学三个方面分 出:“什么是科学?科学之所以为科学,不在所研究的 析一下李长之文学批评 的跨学科性。 对象,而在研究时所持的科学精神、科学头脑、科学态 度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求真,科学头脑在分析, 一 科学态度 在 客观,科 学方 法 是实验 和严 密 的推 、 文学与科学 理 。”_2J6他反对从功利主义的角度看待科学,认为科 五四新文化运动倡导的科学精神对 中国现代文 学的最大作用在于帮助现代人树立一种新的人生观。 学批评的思维范式与研究方法产生了深刻影响。这 针对现代思想史上 “科学与人生观”的论争,他阐释了 种科学精神要求人以科学信念、科学态度与科学方法 科学与人生的关系,认为科学最大的价值是提高了人 对待研究对象 ,建构了一套完整的思维方式、话语体 的地位,确立了人的尊严与反功利的人格。功利主义 系与世界观,促进了现代 “科学话语共同体”的形成。 是人类一切高尚理想的大敌,而科学精神恰恰是反功 收稿 日期 :2016—02—12 作者简介:刘月新,男,三峡大学文学与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