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荀子知的层次和境界——以《正名》《解蔽》篇为例.pdfVIP

试论荀子知的层次和境界——以《正名》《解蔽》篇为例.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荀子知的层次和境界——以《正名》《解蔽》篇为例.pdf

第38卷 第 5期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教 育 科 学 版) Vb1.38 NO.5 2016年 9月 JOURNALOFNINGB0UNIVERSITY (EDUCATIONALSCIENCEEDITION) Sep 2016 试论荀子 “知的层次和境界 — — 以 正名 解蔽 篇为例 贾庆军 (宁波大学 人文与传媒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 摘 要:“知”在荀子的学说 中占有重要地位。荀子之知可分为两层:一层为对具体事物的认知,即 “别 同异”;一层为对整体之道的认知,即 “明贵贱”。在这两层认知中,荀子承认道之认知的优越性。而在荀 子关于道的认知和体悟中,又分为两种境界:一种是觚、孟子和有予等的靠苦行禁欲手段来体道的方式; 一 种是圣人或至人的自然体道方式。在描述圣人或至人悟道方式时,荀子提出了一种高明的清浊认知理论, 这一认知理论使其接近了老子的思想境界。虽然荀子在 “知”和知 “道”的领域提 出很高明的理论,但其 理论之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尽管如此,在后天认知理论上 ,荀予还是做出重要贡献,而荀子的认知论对 现代认知论或知识观依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荀子;知;道;事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G4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627(2016)05—0036—09 关于苟子 知“”的思想或认识论的探讨 ,学 试图知晓神秘之天的运行。然而,对于这种天人 界已多有探讨, 其中讨论最多的是关于苟子 之分的体悟和认知,却来 自于人之知。所以,苟 “知”的伦理l生。有少数注意到了其认知的两层 子会说,至人之知,也就是对人的认知之界限的 特征:实在认知与伦理认知。牟宗三的论述尤为 知识, “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2[1 精到,详细分析了苟子之知的智识特征。[]。之 可以说,人最高的认知 (至人之知),就是知道 笔者认为,对荀子认知思想的探讨还可再深入。 人能知道什么,不能知道什么,也即知道天人之 我们首先来看 知“”在苟子思想中的重要性。 分。只有知道天人之分,才能更好地尽人之道。 一 、 “知”在荀子思想中的重要性 因此,在人治还未开始之前, 知“”已经先行了。 在苟子的天论、性论和礼论中,都凸显出了 在人之职或人治中,则体现了天人合一。人 “知”的重要性。可以说, “知”是荀子各种学 虽然不能认知神秘之天,但可以认知和驾驭后天 说的基础与核心因素。 有形之天,并以此来发展和完善天职或天功。所 (一)在 《天论》中,荀子独特的天人观赋 谓的参天地化育指的就是这个意思。这也是人道 予 了 “知”以主导地位 之主要 内涵,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 荀子既提倡天人相分又提倡天人合一。而无 夫是之谓能参。”口]∞ 论是天人相分还是合一,都突出了人之 “知”的 人参天地之功的关键就是人心之 知“”。在 重要性。在说天人相分时,苟子将天分成了两部 天所赋予人的所有器官中,心乃是主宰,而心之 分:先天神秘运行之天与后天成形之天。这两部 功能就是知。如荀子所说,“心居 中虚 以治五官, 分也是天职和人职之划分,他说:“不为而成, 夫是之谓天君。……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 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夫是之谓不与天 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2]267由此可 争职。……唯圣人为不求知天。”[] 见心之知的主宰地位。

文档评论(0)

聚文惠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